[实用新型]空调废热无能耗回收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1439.5 | 申请日: | 2007-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8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凌霄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俊平;吴涛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正坤 |
地址: | 523008广东省东莞市八***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废热无 能耗 回收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本身不设置能源动力体系,而利用空调制冷时产生的废热的只单向消耗制冷能量的空调废热无能耗回收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在的制冷,不论冰箱或空调,其产品设计也只单向的考虑制冷指标,它产生的废热,基本都是通过风机、水泵或顺其自然向空气中排放,使得比制冷多得多的热能不仅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而且其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推波助澜,造成人们不愿看到的恶果。
而当生活中需要热水时,又要设置烧热水的锅炉等专门的供热设备,其不论使用哪种锅炉为供热装置,它只能产生不同温度的热水和蒸汽,其又不能同时制冷。
发明内容:
当今世界,能源紧张、资源匮乏,节能、环保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空调的使用已日益普及,空调器的能耗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能耗之一。如何把人们对热和冷的需求统一起来,用制冷单向的能量消耗,获得热、冷双向的能量输出,这乃是当今的热门课题。
根据热力学原理,内能和内能之间存在着“转移”,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存在着“转化”,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只要有其他物理过程参与(压缩机工作),热量就可从低温(空气)传递到高温(热水中),即所称的“空气热能热泵”原理。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把现有制冷产生的废弃热能充分回收利用,将之转换成不同温度的热水及蒸汽,用制冷单向的能量消耗,获得热、冷双向的能量输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不同大小和不同型号的空调配套设计空调废热无能耗回收热水器,将之串联在空调系统的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中。空调废热无能耗回收热水器,由制冷剂内胆、热水器外壳、相连接管路构建后,并按需要由多个热水器串联而成,其特征是热水器的热水器外壳内设有只与制冷系统连接,供制冷剂在管内流通并串接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的制冷剂内胆;制冷剂内胆由导热性能好的管道盘绕而成;热水器外壳内装设制冷剂内胆后,其接口密闭而不渗漏;制冷剂内胆根据需要多个串联,连接相邻两个制冷剂内胆接口的是制冷剂接头;热水器外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热水器外壳的水出口处设有只能使水流出而不能让水逆流的止逆阀;每相邻两个制冷剂内胆串联后,热水器外壳上的进水口和另一个热水器外壳上的出水口及止逆阀串联;热水器外壳上还装有热水供水阀门,当该热水器串联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位置时,该热水供水阀门将提供不同温度的热水。
空调废热无能耗回收热水器是压缩机连续循环作功,通过压缩机的工作,就把空气中的热量搬走(使空气降温制冷),而把这搬走的热量送至热水器(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制冷剂带来的热量而变热)。“制冷”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消耗一定的外界能量(压缩机运行作功),把热量从“低温热源”(空气)转移到“高温热源”(热水器的水中)的过程。我们通过“制冷”把制冷剂的温度降低的同时,加上外功转化的热量,必然会产生比冷量更大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空调废热无能耗回收热水器”与现有供热装置相比,其比供热节省了锅炉和锅炉房的购置与基建投资,省掉了劳动强度极大的锅炉工;与现有的制冷系统相比,其充分利用了制冷装置的废热,将制冷时产生的低品位热量有效地利用起来,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但制冷效果丝毫没受影响,系统中的空调废热无能耗回收热水器利用水充分吸热,减少了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热,对中央空调来说,由于取消了冷却塔,减少了建筑物周围的噪声,使环境更安静;使用本实用新型后,用户不再需要在家中设置热水器,减去了热水器的装设投资,同时省去了专门烧热水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废热无能耗回收热水器与空调系统相串联的示意简图。
图2是空调废热无能耗回收热水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1、压缩机,2、热水器,21、制冷剂内胆,22、热水器外壳,23、进水口,24、出水口,25、止逆阀,26、热水供水阀门,2-1、2-2、2-3、2-4、2-5、2-6、热水器顺序编号,211、212、接口,213、制冷剂接头,3、冷凝器,4、过滤器,5、膨胀阀,6、电磁阀,7、蒸发器,8、电磁阀,9、板式换热器,10、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俊平;吴涛,未经王俊平;吴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14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氧化氯制备装置
- 下一篇:带有缸内排气制动的凸轮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