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1071.2 | 申请日: | 200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2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纪宏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纪宏光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18;F24H9/20;F24H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器,尤其是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即热式电热水器大多采用电热丝作为加热器进行加热,其将电热丝置于不锈钢管内,电热丝与钢管间填充镁砂,制成发热管,将发热管置于容器中,然而,由于镁砂的导热性能差,且容易导致电热丝在管内过热,产生电热丝熔断,爆管等现象,影响正常使用,由此使得产品热效率低,且使用寿命短。为解决这种问题,采用将电热丝直接裸露插入液体中对液体进行加热的方式,但由于液体流不稳,管道内充气等原因,导致电热丝很容易损坏,因此,该方法虽然得到了较高的热效率,但使用寿命仍然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水器,采用结构简单、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加热器,且将加热器安装于加热腔之后,可形成供水流通过的连续的U形管道,以使加热过程更加平稳顺畅,并于进口与出口均设有防电墙,以保证其使用安全可靠,从而使得其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水器,包括绝缘壳体、分别设于绝缘壳体进口与出口的防电墙、及安装于绝缘壳体内的加热器;绝缘壳体包括本体及设于本体上的端盖,进口与出口设于本体两端,本体内设有数个加热腔,加热腔之间设有通孔,最外侧的两个加热腔分别与进口与出口连通;加热器设置于加热腔内,加热器包括发热体及设于发热体四周边缘的绝缘体,发热体包括两电极板、及半导体陶瓷发热片,半导体陶瓷发热片设于两电极板之间且与电极板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器可大幅降低四周液体因导电性产生无效电流而造成的电能的浪费,且液体均匀流过发热器电极板表面,不会产生液体短流及局部过热现象。通过在绝缘壳体进出口两端设置防电墙,克服了液体带电的安全隐患,其加热器具有发热面积大,热效率高,可在空气中长时间干烧等特性,是一种结构简单、高效、使用寿命长的电热水器。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2-2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图1的3-3方向的部分剖面图;
图4为图1的4-4方向的部分剖面图;
图5为图1的5-5方向的部分剖面图;
图6为端盖的立体图;
图7为加热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7的组合图;及
图9为图8的9-9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器包括绝缘壳体2、两个分别设于绝缘壳体2的进口21与出口23的防电墙3、及数个安装于绝缘壳体2内的加热器4。绝缘壳体2由耐高温绝缘电木材料制成,其包括本体20及数个设于本体20上的端盖22,进口21与出口23设于本体20两端。本体20内设有数个加热腔24,加热腔24之间设有通孔25,最外侧的两个加热腔24分别与进口21与出口23连通;加热器4设置于加热腔24内,每一加热腔的开口处安装有端盖22。
本体20由耐高温绝缘电木注塑成型,其左端设进口21,右端设出口23,其内部设数个加热腔24,进口21、出口23及数个通过通孔25连通的加热腔24;加热腔24呈长方体,其两侧壁从开口端向下延伸设有一对凹槽27,该凹槽27与加热腔24的底端保持一段距离,该加热器4可收容于加热腔24的该对凹槽27内,借此在加热腔24内形成U形通道26,当加热器4装入加热腔24时,其两侧与凹槽27相卡合,凹槽27起固定加热器4的作用,加热器4的两侧及下表面与加热腔壁构成U形通道26,U形通道26与通孔25连通,在绝缘壳体内形成一个连续的液体流通道,起加热和流通液体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纪宏光,未经纪宏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10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粘土蜂窝煤粘结剂
- 下一篇:深沟球轴承套圈和保持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