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及充电器流水线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20180.2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8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军;岳东方;田林祖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1 | 分类号: | G01R31/01;G01R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亚宏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器 流水线 测试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及使用该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的充电器流水线。
背景技术
当前,便携式电子电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因而为便携式电子电器补充电能的充电器的需求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厂家在大量生产充电器时必须要保证充电器的品质和使用寿命,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满足充电器市场的需求。
充电器在流水线生产的过程中,必须有稳定的充电器测试系统才能保证充电器的品质性能,传统的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只能一种夹具测试一种类型插头(欧规或美规)的充电器,这样就需要多种充电器测试夹具,极大地浪费了成本,也给生产带了极大的不便,如此的测试辅助装置难以为充电器提供质量保证,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充电器大批量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用来测试多种类型插头充电器的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的充电器流水线,该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使用可靠且可多次循环使用,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保证充电器测试系统的稳定性,该充电器流水线使充电器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它包括开设有充电器插头接口和DC输出接口的夹具主体,该夹具主体上开设有供检测充电器的测试仪器用的AC输入触头和DC输出触头,该夹具主体下端连有用来放置在流水线的传送带上的底板,该夹具主体上开设有供至少一种类型插头的充电器接入的充电器插头接口。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其中:
所述夹具主体上开设有供至少二种类型插头的充电器接入的充电器插头接口。
所述夹具主体上的充电器插头接口包括有一个可供欧规插头的充电器接入的欧规插头接口和一个可供美规插头的充电器接入的美规插头接口,该欧规插头接口与美规插头接口是并联设置的且分别位于夹具主体的上端,该欧规插头接口和美规插头接口的其中一个被使用时另一个被屏蔽。
所述夹具主体形状为方形,在该夹具主体的一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并联的DC输出接口。
所述底板的底面上设置有用来与流水线的传动带上表面平稳接触的镀铬钢条,该镀铬钢条是朝向流水线的传送方向设置的。
所述底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可供流水线上的测试仪器检测的钢质圆柄触头,底板的底面上还设有一个阻挡块和两个气缸动作触头。
一种充电器流水线,包括生产充电器的流水线和用来对充电器进行辅助测试的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该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包括开设有充电器插头接口和DC输出接口的夹具主体,该夹具主体上开设有供检测充电器的测试仪器用的AC输入触头和DC输出触头,该夹具主体下端连有用来放置在流水线的传送带上的底板,该夹具主体上开设有供至少一种类型插头的充电器接入的充电器插头接口,该流水线上设有用来检测充电器的测试系统。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其中:
所述夹具主体上开设有供至少二种类型插头的充电器接入的充电器插头接口。
所述测试系统包括有能够自动检测到流水线传送带上的接入有充电器的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到来后对该充电器进行自动测试的螺钉检测装置、耐高压测试仪、综合性能检测仪、分流系统和镭雕系统。
所述夹具主体上的充电器插头接口包括有一个可供欧规插头的充电器接入的欧规插头接口和一个可供美规插头的充电器接入的美规插头接口,该欧规插头接口与美规插头接口是并联设置的且分别位于夹具主体的上端,该欧规插头接口和美规插头接口的其中一个被使用时另一个被屏蔽。
所述夹具主体形状为方形,在该夹具主体的一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并联的DC输出接口。
所述底板的底面上设置有用来与流水线的传动带上表面平稳接触的镀铬钢条和可供流水线上测试系统的测试仪器检测的钢质圆柄触头,该底板的底面上还设有一个阻挡块和两个气缸动作触头。
所述流水线上设置有可作用于所述底板上的阻挡块而使得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停止在传送带上的气缸,同时设有可作用于所述底板上的气缸动作触头而将充电器流水线测试夹具向上顶起而脱离传送带的其它气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