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力缓速器的回油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20164.3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4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凌兆蔚;黄斌;李天维;闻维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2 | 分类号: | F16F9/12;B60T1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满群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力缓速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液体将动能转化为热能的旋转阻尼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辅助制动的液力缓速器的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技术中,如图1所示,液力缓速器的定子叶轮1与转子叶轮4之间的间隙3完全平行,定子叶轮的内径ΦA与转子叶轮的内径ΦB基本相等,从工作腔2泄漏到空腔5的液体依靠壳体上很复杂的油道及其它结构将泄漏的液体导回工作腔,这样就使得壳体结构复杂化,大大增加了壳体的制造难度,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简便的泄漏液体的回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这种液力缓速器回油机构,包括定子叶片、转子叶片以及定子叶片与转子叶片之间形成的间隙,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设在液力缓速器定子叶轮上的定子叶片朝向转子叶片一端凸设一延伸至二者间隙处的导向构件,用以挡住从转子叶轮内径处甩出的液体,并引导液体进入工作腔,该导向构件与法兰的内径ΦC小于转子叶轮与法兰的内径ΦD,借以形成油路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所述导向构件是一角端朝外的锐角凸伸件。
所述转子叶轮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若干筋板,用以增加甩出液体的速度,使液体更容易进入工作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回油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成本低。
2、简化了液力缓速器壳体结构,无需在壳体上加工许多油道。
3、利用离心力将液体甩回工作腔,回油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技术的局部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力缓速器回油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I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图2、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液力缓速器回油机构,包括液力缓速器定子叶片3、转子叶片5以及定子叶片3与转子叶片5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定子叶片3朝向转子叶片5一端凸设一延伸至二者间隙处的导向构件8,该导向构件8与法兰1的内径ΦC小于转子叶轮与法兰1的内径ΦD,借以形成油路通道。所述导向构件8是一角端朝外的锐角凸伸件。所述转子叶轮5的圆周上均匀设有薄筋板10。
使用过程:当液力缓速器工作时,工作腔7内充满一定量的液体,并可能会有少量的液体泄漏到空腔9内,在重力作用下泄漏的液体会流到转子叶轮内腔9,因为液力缓速器工作时转子叶轮5随连接法兰1一起高速转动,转子叶轮5上的筋板10会带动液体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方向11流动,进入工作腔7,从而使泄漏的液体重新回到工作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201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换螺纹铣刀
- 下一篇:柴油机连杆滚齿装夹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