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戴式发光耳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8966.0 | 申请日: | 200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86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祺 |
主分类号: | H04R5/033 | 分类号: | H04R5/033;F21V3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戴式 发光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尤其是指一种头戴式发光耳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耳机广泛应用于随身听、MP3、手机、电脑等设备上;传统的头戴式耳机由头戴单元和左、右耳机罩组构成,其中各耳机罩组内设置有诸如喇叭等器件的发音组件,其传统耳机仅起到接收功能,并不具有相应的装饰效果;近年来,随着国内年轻族群追求美感及装饰效果,市面上出现各种样式的发光耳机,该耳机是由耳机罩组的侧面板将光线透射出来,然而,因侧面透视光线经常会影响他人情绪,如易刺射他人眼睛等,故不利于市场竞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习知技术所存在之缺失,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装饰效果的头戴式发光耳机,其使用方便,可有效地提高耳机的视觉欣赏性。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头戴式发光耳机,包括头戴单元及左、右耳机罩组所构成,该左、右耳机罩组中各设有一耳柄盖和一导光壳体,该导光壳体由一底部及一沿底部周缘突设的半透明围边,且该耳柄盖与该导光壳体扣合形成一容置空腔,该容置空腔中固设有发音组件和发光源。
沿导光壳体的底部突设有复数个卡榫,该卡榫与半透明围边的内侧卡固一辅助透光用的导光圈。上述导光圈为半透明PVC材料或硅胶材料。
上述发光源安装于一支架上,该支架卡设于导光壳体底部凸设的中心柱上。上述发光源为LED灯。
位于导光壳体的底部外侧固设有一饰圈,起到装饰之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习知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通过发光源发出的光线沿导光壳体的半透明围边透射出来,使耳机罩组的周缘发光,可避免习知侧面透光而刺射他人眼睛等缺陷发生,从而达到使用方便且装饰效果佳之功效,本实用新型不仅兼具接收功能外,也可有效地提高耳机的视觉欣赏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光壳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耳机罩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头戴单元 20------左耳机罩组
30------右耳机罩组 31------耳柄盖
32------导光壳体 321------底部
322------半透明围边323------卡榫
324------中心柱 33------容置空腔
34------发音组件 35------发光源
36------导光圈 3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头戴式发光耳机,包括头戴单元(10)及左、右耳机罩组(20、30)所构成,该左、右耳机罩组(20、30)分别组配于头戴单元(10)的两末端;本实施例则仅以右耳机罩组(30)予以说明,左耳机罩组(20)之构件则自行参照右耳机罩组(30)结构所述,以避免重复性结构赘述。其中:
该右耳机罩组(30)中设有一耳柄盖(31)和一导光壳体(32);上述导光壳体(32)由一底部(321)及一沿底部(321)周缘突设的半透明围边(322),且该耳柄盖(31)与该导光壳体(32)扣合形成一容置空腔(33),该容置空腔(33)中固设有发音组件(34)和发光源(35),该发音组件(34)有喇叭等零件,其为习知技术,在此就不作详述。
沿导光壳体(32)的底部(321)突设有复数个卡榫(323),该卡榫(323)与半透明围边(322)的内侧共同卡固一辅助透光用的导光圈(36),以达到更佳的导光效果。上述导光圈(36)为半透明PVC材料或硅胶材料,在此不加予限制。上述发光源(35)安装于一支架(37)上,该支架(37)卡设于导光壳体(32)底部(321)凸设的中心柱(324)上。上述发光源(35)为LED灯,即发光二极管。位于导光壳体(32)的底部(321)外侧固设有一饰圈(38),起到装饰之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由发光源(35)发出光线,该光线经导光圈(36)辅助将光线沿导光壳体(32)的半透明围边(322)透射出来,使各耳机罩组(30)的周缘进行透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祺,未经王建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89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