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潮防静电动力电池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8428.1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6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董超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2/10;H01M2/00;H01M10/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志明 |
地址: | 511453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潮 静电 动力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充电的电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提供车辆动力电源的锂离子电池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充电电源,例如用于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电池,其外壳大多由面壳和底壳组成,两者之间的接合要么是采用扣合结构,要么是通过螺丝将两者固定,其外壳的上述两种接合方式的防水效果都比较差,在潮湿或下雨天的环境下使用时,电池内部的电路板很容易因受潮而无法正常工作或短路,甚至还会损坏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防水效果的防潮防静电动力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电池包,包括:外壳、排列在外壳内的多个电芯、以及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充放电及充放电保护电路板,其中,所述充放电及充放电保护电路板的表面喷有防潮涂层,所述充放电及充放电保护电路板的连接器焊点处涂有硅胶层,可起到防潮、防静电和防短路的作用。
为了增加外壳内电芯的抗震性能,所述外壳内固设有沿轴向和径向限定所述多个电芯位置的支架结构,被限定在支架结构内的多个电芯相互间留有空隙以利于散热。
所述支架结构由上盖和下盖接合而成一盒式结构,该盒式结构的顶面和底面与各电芯的轴向两端部相抵,盒式结构内还固设有多个径向定位组件,该径向定位组件的内腔形状与电芯的侧壁形状相匹配使之沿径向定位各电芯。
所述径向定位组件为设置在所述上盖和下盖内侧面且位置相对的多对套箍,所述顶面和底面相对的每一对套箍限定一个电芯。
所述支架结构的顶面和底面与外壳之间设置有软垫,可进一步提高其抗震性能。
所述支架结构的顶面和底面上与每个电芯的电极相对的位置处开有通孔,每一列电芯的顶面和底面各连接一条凹凸相闸的金属触片,该金属触片的凹部通过各通孔分别与该列电芯的各电极焊接固定。
所述外壳由面壳和底壳接合而成,所述面壳的接合边上设有一圈凹槽,该凹槽内置放有一防水胶圈,所述底壳的接合边上设有正好可嵌入所述凹槽内的凸沿。当面壳和底壳被固定连接后,防水胶圈被压紧变形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
所述面壳的接合边上还凸设有至少两个卡钩,所述底壳上与所述卡钩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可固定卡钩的卡扣凹位;在所述面壳和底壳接合的状态下,所述卡钩正好卡扣在对应的卡扣凹位处。
所述面壳和底壳进一步通过四角及中部的五个螺丝更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具有如下优点:电池包的保护线路板上具有防潮涂层,即使在潮湿天气或下雨天等恶劣环境下使用电池包也能正常工作,同时具有防静电、防短路的功能;电池包内各个电芯的轴向和径向均被可靠地固定在支架结构内,可保持各电芯的良好电接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相邻电芯之间被支架结构均匀间隔开,有利于电芯工作时的散热;此外,电池包外壳的凸凹咬合处增设有防水胶圈,具有非常好的防水功能。以上各点均有利于保持电池组工作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延长电池组的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潮防静电动力电池组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所述电芯组及其支架结构5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潮防静电动力电池组的仰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面图;
图5的图4中的I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的B-B剖面图;
图7为图6中的II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的III部放大图;
图9为所述电路板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潮防静电动力电池组包括外壳1、排列在外壳1内的多个电芯2、与所述电芯2电连接的充放电及充放电保护电路板3、以及用于放置并固定所述多个电芯2的支架结构5。
如图9所示,所述充放电及充放电保护电路板3的表面喷有防潮涂层31,所述充放电及充放电保护电路板3的连接器焊点处涂有硅胶层,可以防潮防尘和防静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8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