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盲人两用秤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8194.0 | 申请日: | 200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3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谭旭东;唐红装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旭东;唐红装 |
主分类号: | G01G23/18 | 分类号: | G01G2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72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盲人 两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公认带有重量指示刻度盘的秤改进为一种能供盲人和非盲人均可使用的带盲文刻度盘及发声报警系统的秤。
背景技术:
目前,公认的秤有台秤、盘秤等,但每一种秤的重量刻度都只能依靠视觉进行识别。由于盲人的视觉缺陷,市面上的秤均不能供盲人使用。面我国有盲人500万人,为了他们能象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急需一种能供盲人使用的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秤只能靠视觉识别刻度,盲人不方便使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公认带有重量指示刻度盘的秤改进为一种带盲文刻度盘及发声报警系统、用插针将指针与发声报警系统连接的秤,使盲人和非盲人均能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使用一种有重量指示刻度盘、金属指针、金属轴心的秤,在有机玻璃面板上与刻度盘读数相对应的位置上刻有相应的盲文,在面板下固定一块与重量指示刻度盘同样大小的环形金属片,在玻璃面板及环形金属片上与重量指示刻度盘刻度相对应的位置上钻有两同心圈直径1.5-2mm的插孔,内圈插孔个数及位置与重量指示刻度盘的小刻度单位对应,外圈插孔个数及位置与重量指示刻度盘的大刻度单位相对应,重量指示刻度盘刻度与环形金属片及面板盲文刻度及插孔相应对齐,且环形金属片与重量指示刻度盘之间平行相隔一定距离,以不妨碍指针移动且指针移动时不与环形金属片接触为准,环形金属片与指针轴心通过导线分别与发声报警系统的触发极两端相连,指针长度应大于重量指示刻度盘外圈插孔到圆心的距离而小于面板半径。
另准备与插孔相匹配的包有塑料头的金属插针若干。
在称重前,通过盲文和插孔识别预设重量位置,将金属插针插入相应刻度位置的插孔,此时插针与环形金属片相连,当所称重量达到预设重量时,指针与金属插针接触,从而与环形金属片及报警系统形成回路引起报警。说明达到所设重量。如要确定某物重量,则按估计重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试验,即可确定。
报警系统及电源盒及螺丝固定在台秤底座及手秤圆盘背面,机盒内的隐蔽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盲人能单独使用该装置,方便地称取预设重量的物体及某物体的准确重量。重量指示刻度盘设有常规刻度,非盲人亦可使用。且结构简单,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重量显示盒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各层解剖结构图
图3是有机玻璃面板(第一层)结构图
图4是环形金属片(第二层)结构图
图5是重量指示刻度盘及指针(第三层)结构图
图6是插针样式图
各图中:1、外圈插孔,2、盲文刻度,3、内圈插孔,4、有机玻璃面板,5、金属插针6、金属指针,7、指针轴心,8、环形金属片9、重量指示刻度盘10、导线,11、发声报警系统12、重量指示刻度盘重量刻度13、插针塑料帽,14、插针金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圆形重量显示盒内,将带有盲文刻度(2)及插孔(1)(3)的有机玻璃面板(4)与环形金属片(8)插孔相对紧密相连,金属指针(6)通过金属轴心(7)装在重量指示刻度盘(9)上,因此,重量指示刻度盘刻度与环形金属片及面板盲文刻度及插孔相应对齐,且环形金属片与重量指示刻度盘之间平行相隔一定距离,以不妨碍指针移动且指针移动时不与环形金属片接触为准。将环形金属片与金属指针轴心通过导线(10)与发声报警系统(11)相连接。
我们以十公斤秤,需要称一公斤物品为例,先通过有机玻璃面板上的盲文触摸辨识一公斤位置,将金属插针(5)插入相应插孔,此时,金属插针与环形金属片(8)接触,当所称重量达到一公斤时,金属指针(6)与金属插针相接触,从而使金属指针、金属插针、环形金属片三者与发声报警系统(11)的两端接通形成回路而启动报警系统发出声音,表示达到一公斤重量(如图2)。如要称取1.2公斤时,先通过盲文找到一公斤位置的外圈插孔,再向里顺时针触摸找到第二个插孔,即为1.2公斤位置。依此类推,即可称出其它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旭东;唐红装,未经谭旭东;唐红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81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编组场尾部可控停车器
- 下一篇:多功能安泡助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