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源适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8058.1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6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邓绍君;陈胜兵;喻德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崧鼎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3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瑶;彭家恩 |
地址: | 518103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适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接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源适配器,其插脚在壳体内部与PCB板通常都是采用普通焊线法用焊线相连接的,焊线两端分别与插脚及PCB板相焊接。
但是,普通焊线法具有以下一些不足:
A、普通焊线法在焊接于PCB板上后,在超声压合装配前如摇动次数过多,会因焊接处折断造成不良,特别是引线铜芯越细越易发生;
B、当焊线焊锡时间过长时,焊锡附近的PVC胶皮受热作用变形收缩,铜芯裸露长度增长,则更容易发生A点所提到的折断不良现象;
C、当产品在进行总装配时,焊线只固定两端,中段部份时常会在超声波压合时与外壳里面筋条和PCB板发生挤压,PVC胶皮压伤露铜,引起不良,造成危险。
因此,急需要开发出更佳技术以替代现有的连接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增强插脚与PCB板连接牢固度、提高安全性能的电源适配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1、插脚2、PCB板3,所述插脚2在壳体内部与PCB板3相连,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弹片4,所述PCB板3通过弹片4与插脚2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片4一端连接在PCB板3上,另一端连接在插脚2上。
所述PCB板3上设有第一开孔5,第一开孔5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开孔6;所述弹片4呈“冂”型,两侧边底部分别设有凸脚7,顶部设有第三开孔8;所述弹片4的凸脚7分别与第二开孔6相连接,所述插脚2穿过PCB板上的第一开孔5,并且插脚顶部与弹片4上的第三开孔8相连接。
所述弹片4的两侧边分别内凹卡住插脚2。
所述连接为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适配器还包括连接片9,该连接片9与插脚2相连;所述PCB板3上设有第一开孔5,第一开孔5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开孔6;所述弹片4呈“冂”型,两侧边底部分别设有凸脚7,顶部设有第三开孔8;所述弹片4的凸脚7分别与第二开孔6相连接,所述连接片9穿过PCB板上的第一开孔5,并且连接片9的顶部与弹片4上的第三开孔8相连接。
所述弹片4的两侧边分别内凹卡住连接片9。
所述连接为焊接。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方案,使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弹片的连接方式,由于其为一种钢性连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焊线摇动次数过多导致焊接处折断造成不良的问题;并克服了焊线连接时PVC胶皮破损导致的安全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采用弹片连接能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其牢固性、可靠性更好,对PCB板有辅助的固定作用,产品跌落性能更好,装配过程简单直接,且更加合理,工艺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连接片,能够将各国不同规格的插脚中心距离转变为同一种规格从而与同样的PCB板及弹片装配制成成品,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装配图a。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源适配器的部分结构装配图b。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电源适配器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电源适配器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电源适配器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电源适配器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
一种UL/3C规格的电源适配器,其外观图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与插脚2,其内部的部分结构如图2所示,图3及图4为装配图。
该电源适配器除壳体1及插脚2外,还包括PCB板3与弹片4。插脚2在壳体内部通过弹片4与PCB板3相连,
PCB板3上设有第一开孔5,第一开孔5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开孔6。弹片4呈“冂”型,两侧边底部分别设有凸脚7,顶部设有第三开孔8。弹片4的凸脚7分别与第二开孔6相焊接,插脚2穿过PCB板上的第一开孔5,并且插脚顶部与弹片4上的第三开孔8相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崧鼎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崧鼎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80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轮蠕动泵
- 下一篇:油气旋转式空气滤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