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渗水实心外墙保温板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17672.6 | 申请日: | 200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64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海;翟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E04F13/076 | 分类号: | E04F13/076;E04F13/075;E04B1/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6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水 实心 外墙 保温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建筑保温材料。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物的外墙保温材料。
(二)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节能保温效果,在建筑物的外墙上要粘贴例如苯板等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的板材。将一块块板材粘贴在外墙表面上,形成一个保温层。但是整个外墙面是由许多板材组合而成的,板材组合之后,必定形成很多对接缝。现有的板材主要是平面板,普遍存在着拼接后的缝隙较大、容易渗水、板材与墙体的结合力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隔热保温效果,甚至还会导致保温层的脱落。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接方便、能够提高保温效果、与墙体结合良好的防渗水实心外墙保温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由模具化成型的保温材料板材,在板材的上与下和左与右两对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棱与凹槽构成的楔状插接结构,在上与下相对的端面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是上端面为凸棱、下端面为凹槽,上端面的凸棱与下端面的凹槽以外的对接面为相互配合的里高外底斜面。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板材的两个表面上开有燕尾槽。
2、所述的在板材为直板。
3、所述的在板材为折角板。
4、所述的在板材为弧形板。
5、所述的折角板两板之间的夹角在45°-135°之间。
6、所述的折角板两板之间的夹角为90°。
7、所述的在板材的上与下和左与右两对相对的端面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凸棱与凹槽插接结构的凸棱为梯形棱、凹槽为梯形槽。
8、板面上的燕尾槽为均匀分布。
9、板面上的燕尾槽为等间距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在板材的上与下和左与右两对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棱与凹槽构成的楔状插接结构,组合后各板材联结成一个密封的整体,不仅拼接方便,而且拼接后形成的保温层近似一个无拼接缝的整体,保温效果更佳。2、在上与下相对的端面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的上边上是凸棱、下边上是凹槽,上边的凸棱与下边的凹槽以外的对接面为相互配合的里高外底斜面,当各板材相互组合后形成的横对接缝的对接面为内高外低的斜面,可以有效地避免雨水渗入到墙体内。3、板材的表面上开有燕尾槽,板材与基层墙体、板材与外侧的水泥保护层的结合力高。4、板材为实心结构,具有较强的刚度,不仅可以做成直板,而且可以做成折板、弧形板等,无论是平整的墙面、还是墙体的转角处、还是异型墙面都能形成密闭的保温层。5、板面上的燕尾槽即可以等间距分布,也可以宽窄相间分布方便施工。6、板材的上与下和左与右两对相对的端面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凸棱与凹槽插接结构的凸棱为梯形棱、凹槽为梯形槽,形成楔状插接结构,其组装更方便。7、本发明的板材采用模具化成型,不仅适合于批量生产,而且产品规格统一,不仅组装方便,而且能确保组合后的保温层拼接严密,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总之,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好地预防雨水渗入保温层,隔热保温效果良好,并且板材与墙体和保护层的结合良好,可以有效地防止保温层的脱落,并且其组装方便,便于施工。本实用新型的既可以用于新建建筑物,更适合于原有建筑物的改造。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左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3,防渗水实心外墙保温板的组成包括由模具化成型的保温材料板材1,在板材的上与下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棱2与凹槽3构成的楔状插接结构,在左与右两对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棱4与凹槽5构成的楔状插接结构,在上与下相对的端面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插接结构是上端面为凸棱、下端面为凹槽,上端面的凸棱与下端面的凹槽以外的对接面6、7为相互配合的里高外底斜面。板材的两个表面上开有燕尾槽8。所述的在板材为直板。所述的在板材的上与下和左与右两对相对的端面上设置的相互配合的凸棱与凹槽插接结构的凸棱为梯形棱、凹槽为梯形槽。板面上的燕尾槽为等间距分布。
结合图4-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包含了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本组成,其区别在于将板材为折角板。折角板的两板9、10之间的夹角在45°-135°之间,一般为90°。当然板材也可以设计为弧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未经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76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