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承式楼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5219.1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2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成;敖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欣诚祥机电技术有限公司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0 | 分类号: | E04B5/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1215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楼板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建筑用的楼层承板结构。
背景技术
自承式楼板是一种由上弦钢筋和下弦钢筋用直径为3~6mm的细钢筋作为腹杆焊接形成桁架,在珩架底部焊接一层厚度为由0.4~0.6mm的镀锌制成的压型板。在建设现场可以将板直接铺设在粱上,进行简单的钢筋绑扎后,便可浇注混凝土。自承式楼板施工简单,施工进度加快,并且建筑噪音减小较传统楼板施工更为环保。
现有技术中的自承式楼板是由钢筋桁架和底部的镀锌压型钢板焊接成一体的组合楼板。在楼板的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电阻焊工艺将成型的镀锌板和钢筋网(桁架)焊接在一起,桁架固定筋或者斜腹杆与楼板的焊接处相应压出弧形凸起,由于板材的镀锌层对焊接有不利的影响,焊接过程中需要加大电极的机械压力,同时还要增大焊接电流,这样结构的楼板极易使镀锌板被焊穿,影响其使用后的美观效果和施工进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自承式楼板的压型钢板易被焊穿,破坏板形的缺点,提出一种易于焊接、保证楼板成品美观的自承式楼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承式楼板,由桁架与压型钢板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压型钢板上间隔设有由基板挤压形成的条形肋,所述条形肋向一侧倾斜,并中部弯折。
压型钢板或镀锌基板间隔挤紧的条形肋,条形肋的截面宽度近于两倍的基板板厚,由于钢筋或桁架的接触面较小,在焊接过程中电流比较集中,易于焊接。
上述条形肋与基板平面的夹角为60°~90°,肋条与基板平面优选夹角为75°。
所述条形肋弯折处与基板平面距离为7~9mm。
基板上每一条形肋与之相邻的条形肋对称弯折,桁架的固定筋或斜腹杆的水平段分别焊接在压型钢板上对称弯折的肋条上,可提高楼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条形肋弯折处为桁架与压型钢板的焊接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承式楼板,相比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因为桁架钢筋与板的接触面较小,焊接过程中电流比较集中,在板的肋被熔透3~4个毫米就可以达到焊接要求,本实用新型的自承式楼板在焊接过程中镀锌板不会被焊穿,进而保证了楼板成品的美观以及使用效果,符合用户对顶板的美观要求,楼板在施工完成后可以免于装修。
(2)经对施工阶段的挠度和钢筋应力进行承载力试验,比现有技术自承式楼板的混凝土楼板相比明显改善抗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基板的形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三角桁架焊接于压型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经纬网桁架焊接于压型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4中,1为桁架、11为斜腹杆,2为压型钢板、3为基板、4为弯折的条形肋。
图1中所示的现有技术自承式楼板结构,桁架1的斜腹杆11下端部侧弯水平延伸一距离,水平段下面焊接压型钢板。
图1中的镀锌板2是对应斜腹杆焊接处为一弧形凸肋,弧度较大,12为焊接点。
图2~3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结构,自承式楼板由三角桁架1与压型钢板2焊接而成,压型钢板2由镀锌基板3制成,基板3间隔挤压出条形肋4,挤紧后,条形肋4截面宽度近似于两倍的基板厚度,条形肋4向一侧倾斜并自中部弯折,条形肋4的倾斜角为75°(与基板水平面),弯折点I的高度大致高于基板3约7~9mm之间,弯折点I为桁架1与压型钢板2的焊接位置。
本实施例自承式楼板,压型钢板2的肋被挤紧并折弯,且具有一定肋高。这样在焊接过程中电流比较集中(因为钢筋与板的接触面较小),在板的肋被熔透3~4个毫米就可以达到焊接要求。因此,可以保证镀锌板在焊接过程中不被焊穿,进而保证了楼板成品的美观以及使用效果。
弯折条形肋4对应于桁架1水平焊接处平行相间布置,相邻条形肋4弯折倾斜方向相对称。
图4中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自承式楼板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桁架1为经纬网状的桁架,即桁架与桁架之间焊接有蛇行固定筋,固定筋或者斜腹杆下面焊接压型钢板2。
条形肋4与基板3的夹角a为60°,条形肋4平行相间布置,条形肋4对称倾斜和弯折,桁架两端的水平段与对称倾斜的肋条焊接,条形肋4弯折处与基板3的垂直高度为9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欣诚祥机电技术有限公司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欣诚祥机电技术有限公司长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5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红外线处理电路
- 下一篇:可隐藏麦克风的头戴式耳机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