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横向流过滤的过滤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5007.3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14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俞建德;王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4/04 | 分类号: | B01D24/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 |
地址: | 31581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向 流过 滤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向流过滤的过滤池。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过滤池中,需要过滤的水其水流方向一般是纵向的从滤池的顶部流向滤池的底部,即纵向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过滤池-V型滤池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这种过滤池具有气水反冲洗功能,并且经过滤后的净水水质较好,过滤使用周期也较长,但其实际的过滤速度却较低,一般在8~12m/h左右。通常,在过滤池铺设完之后,过滤池的过滤面积就固定了,根据公式:Q(流量)=S(过滤面积)×V(过滤速度),在过滤面积固定的情况下,如要提高出净水的产水量,必须要提高过滤速度,因此,通过提高过滤速度来提高过滤池产水量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手段。但在实际应用时,过滤速度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按照理想状态而无限制的提高,如要再提高速度,过滤后出来净水的水质就会达不到标准,或者,过滤池中的滤料因高强度工作,而使过滤池的过滤周期变的很短,是不经济的,也容易使过滤池的工作情况变得紊乱,甚至失控,不利于过滤池的正常维护。
其实,从上述的公式:Q(流量)=S(过滤面积)×V(过滤速度)可以得出,通过增大过滤面积S,也能实现提高产水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采用横向流过滤的过滤池,其通过水流横向过滤而能增大过滤面积,从而大幅度提高过滤池的产水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横向流过滤的过滤池,包括有池体和分布在池体内的进水渠、出水渠以及滤料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渠和出水渠分别由位于其两侧的第一滤板、第二滤板分隔而成,所述进水渠和出水渠互相交叉间隔地竖立在池体底部上,而所述的滤料层则位于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并且,在所述池体外一侧设置有出口端与进水渠相连通的进水管,池体外的另一侧则设置有入口端与出水渠相连通的出水管;
同时,在所述滤料层之中还设置有反冲洗装置,其包括进气管、空气提升管、砂分离器和砂分配器,其中,所述的空气提升管相对池体底部垂直地插入到滤料层之中,该空气提升管的下部分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
所述的砂分离器包括有内外两层环状侧壁围成的、顶部开有出气孔、底部开口的环状反冲洗腔和内层环状侧壁围成的、底部封闭、顶部开口的中央聚污腔,所述空气提升管的顶端与该砂分离器的环状反冲洗腔的上部分相连通,而该砂分离器还外接有一排污管,该排污管入口穿过所述的内外两层环状侧壁而与所述的中央聚污腔相连通,并且,所述内层环状侧壁上开有高于所述排污管入口处的连通孔;
而所述的砂分配器是一两端贯通的导通管,其一端与砂分离器中反冲洗腔底部的开口相连通,另一端则朝向所述的滤料层。
其中,所述滤料层中的滤料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过滤用材料,较为常见的属石英砂。
为使在砂分离器中反冲洗过后的滤料能较为缓慢的、逐步的落回到滤料层之中,使滤料、污垢和水流能充分的进行分离、沉淀,而不是一下子直接落入滤料层之中,所述砂分配器可以相对砂分离器倾斜地设置,这样,冲洗后的滤料能逐步地顺着该砂分配器即导通管的底侧往下落,降低了在砂分离器中滤料的下落速度,滤料在充分沉淀之后,变得更干净,最后从该砂分配器的出口落回滤料层之中。
为使出水渠两侧的滤板能更均匀的收集过滤后的净水,在所述出水渠两侧可以设置有小阻力配水装置,该小阻力配水装置可以是现有的各种技术方案,如专利号为ZL200520102021.0(公告号为CN278568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纤维过滤池的小阻力配水装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但为使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实际实施,所述出水渠两侧的第二滤板可以为隔板,并且在隔板上均匀的分布有滤头。
为避免需过滤的原水经过进水渠两侧的滤板横向流动时,径直地流向出水渠,产生短流现象,所述进水渠两侧的第一滤板上可以均匀的分布有透水孔,并且第一滤板上还可以倾斜向下地设置有挡板,这样,原水因挡板的阻挡而必须先向下流,再水平流向出水渠,这就加大了原水在滤料层中辗转流过的路程,从而提高其净化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5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钢琴缓冲垫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叠压电机转子冲片的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