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并条机集束器的自动生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14813.9 | 申请日: | 200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9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郭昆盛;徐兆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昆盛 |
主分类号: | D01H15/00 | 分类号: | D01H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凯音;姜雯 |
地址: | 31002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条 集束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领域中的并条机,特别是用于棉纺的并条机集束器的自动生头装置。
背景技术
“生头”是棉纺并条工艺中的主要工序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并条的质量。传统的并条机集束器以手动生头,这时生头成功率的高低、质量好坏等均与操作者的熟练或专心的程度有关,并且生头所花的时间较长、效率较低,故有碍于并条工序的自动化。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320128692.5的“并条机气动负压生头装置”,它包括集束器、密封件、压缩空气喷嘴和带有喷气孔的喇叭口,集束器管装在集束器中央的下方,其特征在于:集束器管的前端为球面密封结构,喇叭口安装在喇叭口安装板上,密封环安装在喇叭口安装板的下面,压缩空气喷嘴安装在密封环上,压缩空气喷嘴一端与密封环与喇叭口之间形成的密封腔相通,另一端接供气管,喇叭口下部开有一个以上的喷气通孔,喷气通孔一端与密封环、喇叭口之间形成的密封腔相通,另一端与喇叭口的出口孔道相通。它能取代传统的手动生头,但还有以下的不足:1)它的结构较为复杂、零件较多,且对安装的要求比较高,否则就难以保证生头所需的负压;2)该装置的零件集中在喇叭口部位,且密封部件多、易出故障,如一旦出现故障还需继续手工作业,故它的使用还不太可靠;3)压缩空气流经该装置时的阻力比较大,故较耗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且使用可靠、生头效率高的并条机集束器自动生头装置,并使它具有能耗较低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并条机集束器自动生头装置,它含有带生头通道的集束器和压缩空气进管,其特征是:它的集束器内设有对称设置的压缩空气通道,且通道的一端连通生头通道、另端通过快速接头连通压缩空气进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装置将压缩空气通道设置在集束器内,因此只需在集束器的压缩空气通道与压缩空气进管之间带有能可靠密封的快速接头,而无须设置如现有的“并条机气动负压生头装置”中的较多密封部件,故既能保证生头所需的负压,又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故障少并使用寿命长;2)压缩空气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流动通道通畅,且流经通道的截面积大小的变化少,故气流阻力小、耗能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并条机集束器自动生头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中的标号说明:1-连接件;2-压缩空气进管;3-快速接头;4-集束器;4a-生头通道;4b-压缩空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并条机集束器自动生头装置的结构可从图1~图3中看到,它含有带生头通道4a的集束器4和设置在集束器左右两侧的压缩空气进管2,其中集束器4内带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压缩空气通道4b,每个通道的下端连通生头通道4a,而通道的上端通过快速接头3连通压缩空气进管2。
上述的快速接头3是一种内带密封垫圈且以管螺纹连接的常用管接头,它直接将集束器4上的螺纹接口与外界的压缩空气进管2密封连接一体。
上述的两个压缩空气进管2分别由快速接头3连接在集束器4上,同时又通过连接件1以螺钉连接在并条机的罗拉座上。
本实施例的自动生头装置在工作时,先打开与压缩空气进管2连通的空压机(图中未予以表示),这时压缩空气即从左、右两个压缩空气进管2经快速接头3进入集束器4内的左、右两压缩空气通道4b,并通过生头通道4a向下;压缩空气在快速向下通过生头通道4a的同时,在生头通道4a上方所形成的负压即可把位于集束器上方且由罗拉输出的棉条吸入生头通道4a内,且随气流在生头通道的底端引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昆盛,未经郭昆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4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