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显微镜双目观察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4150.0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8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文龙 |
主分类号: | G02B21/00 | 分类号: | G02B21/00;G02B25/00;G02B7/18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赛云 |
地址: | 315174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显微镜 双目 观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显微镜双目观察头,具体是指一种适合各种目距使用且目距调节更为方便的生物显微镜双目观察头。
背景技术
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通常,显微镜中的物镜是位于被观察物体附近、实现第一级放大的镜头;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人眼附近实现第二级放大的镜头。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目镜安装在显微镜观察头上,按使用目镜的数目不同可将显微镜分为双目或单目显微镜,双目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适合不同人的目距,因此会在结构上增设有调节两个目镜之间距离的调节机构,现有的目镜调节机构大多是调节目镜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平行移动的,这种平移调节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相对麻烦,调节时需单手操作,使用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化、目距调节操作方便、省力的生物显微镜双目观察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物显微镜双目观察头,包含与显微镜弯臂转动连接的棱镜座,棱镜座外罩有棱镜罩,该棱镜罩上设有由左、右目镜观察头构成的双目棱镜架组件,所述的棱镜座上设有半五角棱镜,棱镜座下连接有接口组;所述的左目镜观察头由左棱镜架、斜方棱镜、左护罩、左目镜固定板、目镜内筒、目镜外筒构成,在目镜内筒和目镜外筒上还设有成像微调装置的目镜读数盘;所述的右目镜观察头由右棱镜架、圆柱镜、右护罩、右目镜固定板、固定目镜筒构成,斜方棱镜与圆柱镜下方设有与两者处于同一光程的分光棱镜和辅助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目镜观察头之间设有空心主轴,该主轴的下端固定在棱镜罩上,左、右目镜观察头转动套装在主轴上,主轴上设有限制左、右目镜观察头转动范围的转动限位机构,同时在主轴上端还设有供斜方棱镜右端伸入并转动的上行程槽,下端还设有供分光棱镜左端伸入并转动的下行程槽。
所述的成像微调装置包括上端与目镜内筒固定、下端设有内肩的目镜读数盘;所述的内肩受目镜外筒外肩限位。
所述的限制左、右目镜观察头转动范围的转动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左、右棱镜架上的限位螺钉,同时在主轴外壁上设有与该限位螺钉对应的限位行程槽。
所述的主轴上端固定有主轴拼帽,拼帽上设有目距刻度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是在左、右目镜观察头之间增设有下端固定在棱镜罩上的空心主轴,同时左、右目镜观察头转动套装在该主轴上,使用时操纵左、右目镜观察头绕主轴转动以实现两个目镜之间的目距调节,该结构类似望远镜的目镜调节机构,不但使观察头结构更为简单,还简化了制造工艺,而且观察过程中双手调节更为方便、省力,充分满足不同目距操作者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目棱镜架组件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目镜内筒、目镜外筒及目镜读数盘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6为安装有半五角棱镜的棱镜座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安装有辅助透镜的镜片座剖视图。
图9为安装有圆柱镜的圆柱镜座剖视图。
图10为分光棱镜结构图。
图11为主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按上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11所示,1-棱镜座、2-棱镜罩、3-双目棱镜架组件、4-目镜读数盘、5-接口组、6-主轴、7-左护罩、8-斜方棱镜、9-左棱镜架、10-左目镜固定板、11-目镜内筒、12-目镜外筒、13-主轴拼帽、14-目距刻度盘、15-限位螺钉、16-固定目镜筒、17-右目镜固定板、18-右棱镜架、19-圆柱镜座、20-圆柱镜、21-压圈、22-右护罩、23-分光棱镜、24-外肩、25-内肩、26-辅助透镜、27-安装板、28-半五角棱镜、29-镜片座、30-直角三角形棱镜、31-垫片、32-上行程槽、33-限位行程槽、34-下行程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文龙,未经沈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4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