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架空导线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2912.3 | 申请日: | 2007-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33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浩;陈熙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奉金电力金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0 | 分类号: | H02G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空 导线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力系统架空配电线路的架空导线固定装置,属于电力配电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导线与绝缘子之间一般都采用金属扎丝来进行绑扎固定。它具有三大缺点:(1)操作麻烦,工人劳动强度大;(2)绑扎强度低,且每一个工人的绑扎好坏程度差异很大;(3)安全性差。一旦导线与大地之间发生单相短路或导线与导线之间发生相间短路,电弧很有可能烧断金属扎丝,从而使导线处于没有与绝缘子固定的不安全状态,对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巨大威胁,而且金属扎丝被烧断的情况往往还不容易被发现。如何改进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导线与绝缘子之间的固定模式,它是配电网系统中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架空导线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架空导线固定装置包括由两块半环组成的环状下底盘、上压板和螺栓,每个半环的两端分别具有凸耳,凸耳上设有供螺栓联结的螺孔,上压板的两端分别具有与半环凸耳上的螺孔相对应的穿越螺栓的通孔。
使用时,先把下底盘卡在绝缘子的颈部位置,利用螺栓将下底盘和上压板紧固在绝缘子上端,使位于绝缘子顶部位置U型槽中的导线与绝缘子实现良好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上压板的下表面可以具有向上凹的圆弧,从而使导线能够更好地在绝缘子的U型槽和上凹圆弧之间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特征,在装置下底盘的径向设置向两边延伸的电极。这样,当雷击造成电弧时,由于负荷电流或短路电流的作用,电弧会受到电动力向延伸电极外面飘去,从而使电弧在空气间隙中燃烧,不再沿着绝缘子表面燃烧,这样保护了绝缘子表面免遭电弧烧灼损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下底盘、上压板和螺栓可以由金属材料或绝缘材料制成,优选金属材料。
由于金属架空导线固定装置的下底盘与原有的金属扎丝相比,具有较大的截面和厚度,这样在工频续流电弧的作用下就不容易被烧坏,其耐烧性能得以大大改善,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安装简便,劳动强度低;
(2)运行过程中免检修维护,耐烧灼性能突出;
(3)运行安全,可靠性高,尤其适合在10kV架空导线上应用,适用于铜、铝架空导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架空导线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2是下底盘示意图,其中:(a)为组成下底盘的两个半圆环及其侧视图;(b)为环状下底盘;
图3是上压板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俯视图;
图4是架空导线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具有向两边延伸的电极的下底盘示意图,图中8为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架空导线固定装置的一种典型结构为例(图例中下底盘为圆环)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当然,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在此介绍的一种结构,可以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进一步拓展。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架空导线固定装置包括由两块半圆环组成的圆环状下底盘1、上压板2和螺栓3,每个半圆环的两端分别具有凸耳,凸耳上设有供螺栓3联结的螺孔4,上压板2的两端分别具有与半圆环凸耳上的螺孔4相对应的通孔5。螺栓3穿过上压板的通孔5和下底盘两个半圆环凸耳的螺孔4拧接,构成整个架空导线固定装置(见图1)。
安装步骤具体如下:
旋出装置其中一枚螺栓,将下底盘的两个半圆环扳开;
将上压板移开;
将下底盘的两个半圆环合拢,卡住绝缘子6颈部;
将架空导线7放入绝缘子的U型槽内;
移动上压板至架空导线7上端,用上压板压住架空导线7,使架空导线7处于上压板的圆弧和绝缘子的U型槽之间;
将原先松开的螺栓穿过上压板,并进入下底盘的半圆环螺纹孔内.;
均匀拧紧两边联结上压板和下底盘两枚螺栓,将装置固定在绝缘子颈部,这样就使架空导线7与绝缘子6很好地实现了固定(见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奉金电力金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宁波奉金电力金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2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软起动的电动助力车
- 下一篇:用于PCB设备上的活动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