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防闯入预警通知防盗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2695.8 | 申请日: | 200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3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邦德光电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G08B13/08;G08B13/19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14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闯入 预警 通知 防盗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主动安全设防的一种防盗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防盗门主要是利用金属面板及门面板的厚度与锁具的更新换代来达到防盗的目的。可是,社会上的开锁匠很多,小偷也较普遍掌握并使用开锁技术,如自行车被盗和房门被撬被开被盗,许许多多的例证证明,单靠一把锁具已经不能挡住小偷了!如何防盗已经是社会百姓的一桩心病.所以在农村还是较普遍养狗,在城市也较流行养狗,养狗主要的一项功能是防盗与报警,然而,又出现了狗患成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报警系统与防盗门为有机的一体,提高了防盗门的使用价值的智能防闯入预警通知防盗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智能防闯入预警通知防盗门,包括门体,红外线探测仪,报警器与控制系统,线路插头与开关,门磁感应器,其主要技术特征是红外线探测仪镶嵌安装在门框内,报警系统安装在门框内或者门面内或通过导线安装在门体外,门体上设有门磁感应器。
作为优选:在门框内安装一副红外线探测仪,距地面高100厘米,在门框的两柱之间形成对射的红外线,在红外线探测仪的上方安装一个语音报警器,也是安装在门框内,并由导线引出电源插头和控制开关。
作为优选,在门框内安装一副红外线探测仪,距地面高约80厘米,在门框的两柱之间形成对射的红外线;在门面铰链的另一端门面边安装门磁感应器,当门面被开启时,门磁感应器断开而触发报警。红外探测仪和门磁感应器通过导线连接到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可放置在室内合适的位置,并连接有电源插头和控制开关。
在防盗门门框的适宜高度内嵌安装一组红外线探测仪,通过电线或无线发射信号连接到开关控制系统和报警系统,实现设防闯入报警,通知“有人进入”,通过信号发射系统也可实现联动报警,通知到事先设定的任何手机,电话和110报警。通过开关控制系统,在安全情况下撤防与设防。报警的扬声器可以安装在门或门框内,预警的声音可以设置成音乐,语音或警铃等通过设置完成。在门开着时,由开关设置为设防状态,当有人进入时,系统就会发出“有人来了”或播放音乐的报警;当门关着时,由开关设置为设防状态,当有人强行进入时,系统就发出“警铃”和联动报警。本发明装置的防盗门,在报警系统隐蔽(预警,报警系统暗置)的状态下完成通知,预警,报警吓阻等防盗功能,大大地提高了防盗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设有门磁感应器的防盗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施例包括门体1,红外线探测仪2,报警器与控制系统3,线路插头与开关,红外线探测仪镶嵌安装在门框内,报警系统安装在门框内。在门框内安装一副红外线探测仪,距地面高约100厘米,在门框的两柱之间形成对射的红外线,在红外线探测仪的上方安装一个语音报警器,也是安装在门框内,并由导线引出电源插头和控制开关(用于设防和撤防)。这种防盗门在系统设防时,有人进入就会自动语音报警,如音乐报警或“有人来了”语音报警。
如图2,本实施例包括门体1,红外线探测仪2,报警器与控制系统3,线路插头与开关,门磁感应器5,红外线探测仪镶嵌安装在门框内,报警系统安装在门框内,门体上设有门磁感应器。在门框内安装一副红外线探测仪,距地面高约80厘米,在门框的两柱之间形成对射的红外线;在门面铰链的另一端门面边安装门磁感应器,当门面被开启时,门磁感应器断开而触发报警。红外探测仪和门磁感应器通过导线连接到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可放置在室内合适的位置,并连接有电源插头和控制开关。在有外人强行闯入时触发报警系统报警,通过事先的设置通过通信系统自动把报警信息传递到主人或其他电话号码或110报警台。有时,主人在家的某个房间或其他地方而大门开着,通过控制系统的设置,当有人进入时,进行语音通知报警“有人来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邦德光电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邦德光电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26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