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径向定位式无载起升手扳葫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2306.1 | 申请日: | 200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18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忠;钱阳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树忠 |
主分类号: | B66D3/12 | 分类号: | B66D3/1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允姿 |
地址: | 3124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径向 定位 式无载起升手扳 葫芦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径向定位式无载起升手扳葫芦是一种在无载状态时既能起升又能快速调整起重链条的手扳葫芦。
二、背景技术
手扳葫芦作为一种应用广泛、操作简单的轻小型起重机械,它的起升是通过往复摇动手柄来实现的,但前提是下吊钩必须承受一定重量的负载,如果在无载情况下,下吊钩就无法做到有效起升,表现为下吊钩随手柄的往复也上下升降,这是由于没有足够的重物反作用力,导致换向棘轮随换向棘爪来回转动,因此使手扳葫芦在无载时无法做到有效起升;此类问题并不影响大多数用户使用手扳葫芦,因为葫芦基本上都在有负荷的情况下工作,但对一些特殊行业如电力部门的空中作业及海事部门的水下作业,由于特定的工作环境,往往开始时需要在无载状态下操作手扳葫芦,因此常规的产品就显得不够完善。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径向定位式无载起升手扳葫芦克服了现有葫芦无载时换向棘轮易被换向棘爪带动导致无法做到无载起升的缺点,提供一种既能做到无载起升又能在无载时可随意快速调节链条的径向定位式无载起升手扳葫芦。
本实用新型径向定位式无载起升手扳葫芦主要由:长轴1、制动部件2、换向棘轮3、扭簧4、隔套5、调整块6、弹簧7、钢球8、手轮9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换向棘轮3旋入在长轴1中,与制动部件2连接,在换向棘轮3与调整块6之间设有扭簧4,长轴1通过三角花键与调整块6配合,调整6左端设有隔套5,弹簧7与调整块6、钢球8一起装在手轮9内,钢球8通过调整块6旋转嵌入手轮9的直槽中实现径向定位。所述调整6的结构:调整块6中间设有三角花键;调整块6两端孔中都分别设有弹簧7和钢球8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一)由于在换向棘轮3与调整块6之间设有扭簧4,换向棘轮3在无载状态时受到了一定的扭矩作用,使换向棘轮3与制动部件2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静磨擦力,因而能做到无载起升。(二)由于长轴1通过三角花键与调整块6配合,钢球8通过调整块6旋转嵌入手轮9的直槽中实现径向定位,因此可以强迫换向棘轮3与制动部件2脱开,从而可以实现快速调节起重链条。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径向定位式无载起升手扳葫芦。图中1长轴、2制动部件、3换向棘轮、4扭簧、5隔套、6调整块、7弹簧、8钢球、9手轮。
图示说明:图1径向定位式无载起升手扳葫芦,长轴1在其中心部位,右端装入制动部件2、换向棘轮3,在换向棘轮3右端孔内固定扭簧4、依次装隔套5、调整块6、扭簧4另一端先扭转一定的角度后插入调整块6,弹簧7、钢球8装入调整块6后通过压缩装入手轮9中。
五、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对实用新型径向定位式无载起升手扳葫芦的安装与使用过程进一步说明:安装时先把换向棘轮3旋入到长轴1中,再安装手轮9、隔套5,将扭簧4一端固定在换向棘轮3右端孔中,另一端扭转一定的角度后插入调整块6的小孔,使换向棘轮3在扭簧扭力作用下始终与制动部件2紧贴,调整块6两端孔中分别预先装入弹簧7和钢球8,调整块6根据扭簧4的扭转角度与长轴1通过三角花键配合,并一起装入手轮9内,保持钢球8与手轮9的直槽有一定的角度,此时操作手柄可以实现无载起升;当转动调整块6使钢球8没入手轮9的直槽时,换向棘轮3便脱开制动部件2,此时即可实现起重链条的快速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树忠,未经陈树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23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