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指笔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1890.9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1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利伟 |
主分类号: | B43K3/00 | 分类号: | B43K3/00;B43K23/00;B43K23/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书写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手指笔。
背景技术
传统的书写工具如钢笔、圆珠笔、铅笔等均要由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笔杆的下部,笔杆的上部依托在虎口食指内侧才能进行书写。在停止书写时,需要搁下笔方能腾出该只手来进行非书写的操作,如营业工作中的点票、打算盘、搬动物件等。然而,在与这些工作相互转换的过程中,笔的摆放成了一个较为麻烦的问题。为次,有人设计了一种名为:“戒笔”的专利(专利申请号:92244779.9),其结构特点是在戒圈外沿处配制有夹套,在夹套上套接有一根短杆的小型书写工具。它套在右手食指上书写,书写起来较为灵活流畅,还无须搁笔便能腾出右手进行其他工作的操作,方便又实用。但是该设计由于是利用戒圈与食指的配合固定来完成书写的,在电脑打字与书写的转换过程中,需要把该戒笔卸下才能正常打字,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在电脑打字与书写的转换过程中,需要拿走笔下才能正常打字,使用较为不便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不需要拿下也可正常打字的使用方便的手指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手指笔,包括笔杆和其内设有的笔芯,以及笔杆上还设有的手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指套与笔杆为相交设置。手指套与笔杆为相交设置,使用时,人的食指可以套入手指套内写字,当书写完了改为打字时,把手指套绕食指转动,使得笔杆向边上倾斜,即可马上转为打字状态,非常方便。
所述的手指套与笔杆的上部相互垂直。手指套与笔杆的上部相互垂直,有利于手指的持握。
所述的笔杆成一弧形设置。笔杆成一弧形设置,有利于手指与笔杆的配合,使用时,笔杆用力书写也可正常使用。
所述的笔杆的下端设有笔头套,所述的笔芯通过笔头套固定在笔杆内。笔杆的下端设有笔头套,笔芯通过笔头套固定在笔杆内,笔头套通过螺纹与笔杆配合,当笔芯内的笔油用完时,笔芯可更换,充分利用笔杆,较为节约。
所述手指套的高度与笔杆顶部的直径相同。手指套的高度与笔杆顶部的直径相同,有利于手指与手指套的配合。
所述的手指套设于笔杆的顶端,且与笔杆成一体结构。手指套设于笔杆的顶端,且与笔杆成一体结构,这样所制成的笔使用寿命较长。
所述手指套的孔径为1~5cm。手指套的孔径为1~5cm,根据不同的人的手指大小,设置合适的手指套的孔径与之相配,手指套的孔径比使用者的手指大,在需要转变使用状态时,保证了手指套能方便转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2.人的食指可以套入手指套内写字,把手指套绕食指转动,使得笔杆向上,即可马上转为打字状态,非常方便;3.笔头套通过螺纹与笔杆配合,当笔芯内的笔油用完时,笔芯可更换,较为节约;4.手指套设于笔杆的顶端,且与笔杆成一体结构,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手指笔,包括笔杆1和其内设有的笔芯2,笔杆1的下端设有笔头套4,笔芯2通过笔头套4固定在笔杆1内(参见附图1)。笔杆1成一弧形设置(参见附图2),且笔杆1上还设有的手指套3,手指套3与笔杆1的上部相互垂直设置(参见附图1)。手指套3的高度与笔杆1顶部的直径相同。手指套3设于笔杆1的顶端,且与笔杆1成一体结构。手指套3的孔径为2.5cm。
使用时,把食指伸入手指套3内,食指的指尖可以压着笔杆1的下端,即可进行书写,当书写完毕,转动手指套3使得笔杆1向边上倾斜或向食指上方移动,当笔杆1偏离食指的正下方时,就可以进行打字工作,转换非常方便。当笔芯2需要更换时,转动笔头套4,使得笔头套4和笔杆1分离,换上新的笔芯2,转动笔头套4使其与笔杆1重新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可改变为多种方式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改变不认为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样的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利伟,未经周利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18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