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置式不锈钢沉降观测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1211.8 | 申请日: | 200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32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董利华;宋国台;徐年福;董育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0003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置 不锈钢 沉降 观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质量检测领域,主要是一种后置式不锈钢沉降观测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设计或施工中往往采用钢筋头、扁铁或者镀锌钢筋稍作加工作为沉降观测点器件。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这些沉降观测点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往往会遭到破坏、丢失或锈蚀,造成沉降测量不准确或者无法进行沉降观测,严重影响了对工程质量的监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的缺点,提供一种后置式不锈钢沉降观测结构,工业与民用建筑主体结构从施工到投入使用阶段沉降观测的一种后置式不锈钢观测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后置式不锈钢沉降观测结构,所述的主体结构中的通孔内通过胶结层连接有不锈钢螺纹套筒,不锈钢螺纹套筒内设有与其呈螺纹配合的内六角螺栓。
所述的主体结构通孔处和不锈钢螺纹套筒的外侧壁上设有不锈钢面板,表面标有沉降点编号,外形美观,同时给测量结果记录和整理带来便利。
沉降观测结构中所有器件均采用不锈钢制作,在自然环境中,观测点不会因锈蚀而影响观测精度。
不锈钢螺纹套筒与主体结构采用化学植筋式连接,用环氧基锚固胶作为连接剂,确保螺纹套筒与结构连接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外形美观,牢固稳定、不易变形,不会锈蚀,测量精度高。在沉降量测量时,将内六角螺栓旋出15~30mm,测量完毕,将内六角螺栓旋紧,这样既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又保护观测点在非测量期不遭受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不锈钢沉降观测点组件正立面图。
标记说明:1-胶结层,2-不锈钢螺纹套筒,3-不锈钢面板,4-内六角螺栓,5-是主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这种后置式不锈钢沉降观测结构,所述的主体结构5中的通孔内通过胶结层1连接有不锈钢螺纹套筒2,不锈钢螺纹套筒与主体结构采用化学植筋式连接,用环氧基锚固胶作为胶结剂,确保不锈钢螺纹套筒2与主体结构5连接牢固可靠。主体结构5是结构柱或砖墙,不锈钢螺纹套筒2内设有与其呈螺纹配合的内六角螺栓4,即沉降点内六角螺栓4与不锈钢螺纹套筒2采用长50mm丝口连接。
所述的主体结构5通孔处和不锈钢螺纹套筒2的外侧壁上设有不锈钢面板3,表面标有沉降点编号,外形美观,便于测量时记录,不易把测量数据记错。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至一定程度后(一般是首层结构施工完毕),用冲击钻在设计位置的柱(砖墙)上打出直径为45~50mm,深80mm的水平圆孔,先将孔内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填入适量环氧基锚固胶,植入不锈钢螺纹套筒2,注意保持不锈钢螺纹套筒2水平;待锚固胶达到一定强度后,可将内六角螺栓4旋进螺纹套筒,同时装上不锈钢面板3。沉降观测时,将内六角螺栓4(观测点)旋出15~30mm,测量观测点的最高点,并做好记录(包括观测点编号,测量值等)测量完毕,用内六角螺栓4将观测点旋紧。这样既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又保护观测点在非测量期不遭受破坏。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12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入式管道气体检测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双工位阳极碳块振动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