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极非熔嘴式电渣焊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10596.6 | 申请日: | 200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60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成;段福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欣诚祥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5/00 | 分类号: | B23K2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1215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极非熔嘴式电渣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焊接工序为非熔嘴焊接,并可适用厚板焊接的双极非熔嘴式电渣焊机。
背景技术
电渣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液体熔渣产生电阻热作为热源的熔化焊接方法。传统电渣焊可分为丝极电渣焊、熔嘴电渣焊和板极电渣焊。由于丝极电渣焊的设备和操作复杂因此在实际生产实践中采用较少。板极电渣焊的操作复杂只是在特殊条件下才使用的。熔嘴电渣焊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目前已经成为对接焊缝和T型焊缝的主要焊接方法,但是熔嘴电渣焊法也存在效率低、(使用)费用高、熔透性较差等问题。非熔嘴式电渣焊机是使用非消耗的提升式电极的简便电渣焊接过程,其相对于熔嘴电渣焊而言,具有焊接效率高、焊接成本低的突出优点,焊接成本(不包括人工成本)仅为熔嘴电渣焊的50%左右。但是市场上现有的非熔嘴式电渣焊机都是单极,其焊接宽度适用范围限定于65mm以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单极非熔嘴式电渣焊机厚板焊接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驱动两个焊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双极非熔嘴式电渣焊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极非熔嘴式电渣焊机,包括机架、提升机构、焊枪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枪包括第一固定焊枪和第二活动焊枪,所述第一固定焊枪和第二活动焊枪分别夹持于两夹持装置上,两夹持装置之间的距离可调,两支焊枪由提升机构驱动,并连接于同一控制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以提升机构同时驱动两支焊枪,且所驱动的两支焊枪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可适应不同的焊缝宽度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和“活动”是相对第一基板而言,即调整两个焊枪距离时,夹持于基板并且跟随基板移动焊枪为活动焊枪,而相对的另一基板上为固定焊枪。
本实用新型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三基板和安装于各基板上的主动提升轮和主动轴,主动轴通过连轴器与提升电机相连,第一基板上固定有夹持第一固定焊枪的夹持装置,第二基板上固定有夹持第二活动焊枪的夹持装置,第三基板与第一基板通过三根支撑杆连接固定,主动轴贯穿于第一基板和第三基板之间,第一基板上的主动提升轮与主动轴通过平键连接,第二基板上的主动提升轮与主动轴之间通过滑键连接,随第二基板可在主动轴上水平移动。
本实用新型两支焊枪之间的距离调节可以通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所设的丝杠螺母副调整机构,也可以用齿轮齿条副,只要是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机构都可实现。
进一步,上述控制回路包括提升速度控制、摆动控制、摆动部件的停顿延时控制,集成于嵌入式控制器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极非熔嘴式电渣焊机相比单极非非熔嘴式电渣焊机,采用可调间距的双焊枪结构,调节范围大,焊接可宽度扩展到65~100mm之间,实现较高的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所示的双极非熔嘴式电渣焊机,设有两个焊枪,其中一为固定焊枪,另外一焊枪为活动焊枪,固定焊枪和活动焊枪分别夹持于两夹持装置,两支焊枪由提升机构驱动,由同一回路控制。
驱动两个焊枪的提升机构包括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5,第三基板6和安装于各基板上的主动提升轮和主动轴3,主动轴3通过连轴器与提升电机相连,基板1上固定有主动提升轮2,基板5上固定有主动提升轮4,两夹持装置分别安装于基板1和基板5,基板1与基板6以支撑杆7连接成一个固定的支架,基板5在基板1与基板6之间,并且可以左右滑动。主动轴3贯穿于基板1和基板6之间,基板1上的主动提升轮2与主动轴3通过平键连接在一起;基板5上的主动提升轮4与主动轴3之间通过滑键来连接,可以与基板5一起在主动轴上水平移动。
基板5与螺母9固定在一起,通过旋转丝杆8,可以拖动基板5左右移动,进而调节两支焊枪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板厚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欣诚祥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欣诚祥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105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