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梁模板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9911.3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01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光明 |
主分类号: | E04G17/075 | 分类号: | E04G17/075;E04G13/04;E04G13/0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65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板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模板夹具,特别适用于工业、民用房屋建筑中梁模板的夹紧应用,还适用于建筑中柱、墙等模板的夹具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梁、柱、墙等的截面结构变形,待梁、柱、墙等的模板安装好后,需要用钢管扣件或方木、螺杆、铁钉等来进行加固。其做法为:先将梁旁板初步固定,然后用钢管扣件逐一拧紧扣牢,搭成三角支撑架,还需要一些短的方木、模板作加固,缺点在于操作过程复杂,耗材较大,从而使工作效率降低;并且质量难以控制,又需耗费较多的铁钉,增加了工程成本。另一种做法采用方木、螺杆加固,该方法是在梁模中间穿螺杆,再通过山型卡将两边的模板通过收紧螺母来夹紧,其缺点在于施工太过复杂,耗材较大,且截面大小难以控制,致使工期延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使用灵活方便且加固力好的梁模板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梁模板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杆,其上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三角架,三角架底部的两端点上分别固连有一个钢圈,钢圈的内孔直径大于与定位杆的外直径,并且与定位杆为滑动连接,钢圈上设有定位元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三角架包括横杆与竖杆形成直角,再有斜杆构成三角架,横杆与定位杆相平行,左、右三角架的竖杆与定位杆一起构成方框,建筑模板例如梁模板,梁模板置于两三角架构成的方框内,梁模底板置于定位杆上,同时定位杆也起到了支撑模底板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又进一步设置为:三角架采用方管或角铁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还包括有一个步步紧,步步紧安装在三角架的竖杆的外侧。在三角架与定位杆将模板初步固定后,用此步步紧通过夹紧三角架的两侧竖杆来进一步夹紧固定左右模侧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元件为蝶形螺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现浇混凝土梁或柱体等时,将左右三角架的间距按照所在模板宽度调整好,然后用手拧紧蝶形螺丝使三角架能直立于定位杆上并稍作固定,再将步步紧卡在左右三角架的竖杆外侧,借助榔头敲打步步紧使两个三角架同时收紧并紧固所在模板。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模板夹具,具有如下优点:本结构不使用铁钉子,模板基本无损耗,并可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对保护生态环境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本模板夹具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安装、拆卸皆方便,各部件经防锈处理后经久耐用;三是本模板夹具刚度强,稳定性好。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梁模板夹具,包括定位杆1,其上设有左右对称的两个三角架2,钢圈3,定位元件4,步步紧5等部件。三角架2由横杆21、竖杆22、斜杆23组成,横杆21与竖杆22形成直角。横杆21与定位杆1相平行,竖杆22与定位杆1垂直。斜杆23的上端支撑于竖杆22上,下端端点与竖杆22的底端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左、右两个三角架2的竖杆22a、22b相互平行且与定位杆1一起构成一个开口朝上的方框形状。每个三角架2底部均固连有两个钢圈3,其中竖杆22a、22b的底部各固连一个钢圈3,斜杆23a、的底部也各固连一个钢圈3。钢圈3的固连方式采用电焊焊接。钢圈3的内孔直径大于与定位杆1的外直径,以至于钢圈3与定位杆1为滑动配合连接。钢圈3的一侧上设有定位元件4,定位元件4采用蝶形螺丝,使用时将蝶形螺丝用手拧紧顶住定位杆1时,可将三角架2直立并稍固定,此固定不影响步步紧5敲打时收紧左右三角架。步步紧5安装在三角架2的竖杆22a、22b的外侧。每个三角架2底部所固连的钢圈3的数量以两个为宜,也可以为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的三角架2采用方管或角铁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光明,未经林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99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