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驱式圆织机磁悬浮梭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9626.1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51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叶云岳;朱根山;范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根山;叶云岳 |
主分类号: | D03D37/00 | 分类号: | D03D37/00;D03D49/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士林 |
地址: | 2255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驱式 圆织机 磁悬浮 梭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织机。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圆织机上以永磁盘面同步电机为动力的电磁悬浮梭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97238569.X公开的“软带圆织机”中,将上下交织的单梭机构改造成了圆周运行的双梭机构,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后,中国专利99212966.4公开的“圆织机磁性推动装置”为解决梭子作圆周运动,经纱作上下交织运动中,因推动器总成和梭子之间没有距离而导致经纱通过阻力过大,改齿轮转动推动为磁力推动,从而减少了机械磨损,提高了推动装置的工作寿命,减轻了维护工作强度。
中国专利200410089575.1公开的“圆织机磁性梭子助动装置”继续做出了改进,增加了导线架和一个带偏心固定轮永磁体的后支架,减少了断纱现象。
中国专利03240460.3公开的“圆织机磁性推梭装置”中继续为解决断丝问题,通过减少经丝交织运动时在推进轮与梭子尾轮之间的运动阻力,为圆织机高速运转创造有利条件。设置中的梭子尾轮磁性轮与推进轮磁性轮间,其同名磁极间相斥。
中国专利200520101955.2中公开了“磁悬浮高速圆织机”的技术方案, 提出了在上下门圈与梭子上下侧之间设置磁条磁悬浮结构,磁性圈或磁条(分段)间上下间隙各为1-10毫米;使梭子呈悬浮状态,主机运转后,导轨上的推动装置推动梭子沿栅门内侧的轨道运行,克服栅门道轨与梭子之间的磨损,梭轮的磨损,从而减少梭子的运动阻力,降低主机功耗,减少易损件,减少断丝,改善质量,提高运行速度。
该“磁悬浮高速圆织机”,其梭子的推动过程的路径为:电机-齿轮机械传动-推动装置-梭子运行;磁条设置在上下门圈与梭子上下侧之间,梭子侧向沿栅门内侧的轨道而运行(梭体在离心力作用下外侧轮子走壁滚动)。因缺少动态控制手段,将要影响到工作稳定性。
上述的圆织机置中,虽然采用了一些磁力、磁悬浮作用原理,但由于机械传动为主的运动机构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尤其是高噪音、功耗大、零部件易损坏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尚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由永磁盘面电机次级为动子,直接驱动梭子运行的、以电磁力实现悬浮的梭子装置。
它在双梭(或多梭)圆织机的基础上采用了永磁盘面电机为动力实现对现有圆织机的改进:运行中梭子悬浮工作,停机时使用传统的底轮、侧轮得到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直驱式圆织机磁悬浮梭子装置,包括机架、道轨、栅门轨圈、上门圈、梭子、分梭杆、磁头、磁块、导轮、电机及其电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机是盘面直线电机,其初级定子与机架、栅门轨圈、上门圈连成一体;其永磁式次级动子由分隔的永磁铁和纯铁结合,设置于梭子的底面,与初级电磁线圈相对应;梭子设在栅门轨圈的内侧和环形初级的台面轨道上;所说的梭子,其两端设有磁头;分梭杆绕初级盘面的中心旋转,分梭杆端设在二个梭子的头尾之间,分梭杆端的两侧设有磁块,两个磁块与梭子两端的磁头位置分别对应,对应端极性相同。
所述的导轮是梭子底面静态定位的底轮,其对应的道轨位于环形初级的台面,表面上设有保护面层。
所述的导轮是梭子外侧静态定位的侧轮,与栅门轨圈内侧面相配合。
所述分梭杆端的底面设有与初级定子绕组对应的永磁式次级,次级由永磁铁和纯铁结合。
本实用新型直驱式圆织机磁悬浮梭子装置的积极效果主要是:
1)、由于采用永磁盘面同步交流电机次级与梭子结合,梭子直接驱动,免去了主机机械传动的齿轮装置,减小了传动噪音,降低了机械损耗,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
2)、由于梭子在动态工作时处在悬浮状态下旋转,减少了上下经线在轮子道轨间的接触时间,因而对织物产生损伤大为降低,也有利于提高梭速,提高效率。
它主要用于通用圆织机。也适用于其它经纬编织圆机,如消防水带织机、软管织机、织带机、风筒织机、经纬编织机、圆网织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直驱式圆织机磁悬浮梭子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图1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永磁盘面电机环形初级的盘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梭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装置结构关系示意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根山;叶云岳,未经朱根山;叶云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96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扁形真空保温水壶结构
- 下一篇:单向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