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海底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9617.2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57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叶信宏;王逢春;周厚强;冯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方电缆有限公司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4 | 分类号: | H01B7/14;H01B11/22;H01B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海曙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801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海底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海底电缆。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事业和海岛电力的发展,光电结合将越来越普遍,而且110kV及以上的高压海底电缆的使用将会不断增长,但是高压海底电缆一般都采用单芯结构,这给光电复合增加一定的难度。
专利号为ZL90107807.7的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结合较长尺寸水下装置的光纤包含安排在诸如电力电缆或供水管道之类较长尺寸水下装置芯体周边上备置的塑料护套内面或外面的光纤。每一光纤组合件包括接纳在其周边有涂层的金属管中的一根光纤,所述涂层由其熔点高于塑料护套材料的熔点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并且芯体周边上的塑料护套外面再提供铠装铁丝,由此防止光纤组合件的任何弯折,但是此结构中光纤组合件单独设置为一层,易受到电缆外层的挤压而使光纤组合件容易被压扁,从而影响光纤的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光纤组件的变形,从而保证光纤传输性能的高压海底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压海底电缆,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导体、绝缘层、缓冲层、铅套、内护层、内衬层、铠装层和外被层,所述的内护层中嵌设有至少一根光缆单元。
所述的光缆单元包括不锈钢套管和设置在所述的不锈钢套管内的至少一根光纤。
所述的内护层的厚度比所述的光缆单元的外径大1~2mm。
所述的内护层的厚度比所述的光缆单元的外径大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光缆单元嵌设在内护层中,光缆单元受内护层的保护而不会因外部的挤压被压扁,从而保证了光纤的传输性能,而且内护层的厚度比光缆单元的直径大1.5mm时可获得最佳的性价比;光缆单元采用不锈钢套管,既方便实用又安全可靠;此外,整根电缆的结构大大节省了制造和敷设费用,既能用于传输电力,又可用于传输通讯信号,用途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高压海底电缆,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导体1、绝缘层2、缓冲层3、铅套4、内护层6、内衬层7、铠装层8和外被层9,内护层6中均匀嵌设有光缆单元5,光缆单元5包括不锈钢套管52和设置在不锈钢套管52内的3根光纤51,内护层6的厚度比光缆单元5的外径大1.5mm。
上述实施例中,内护层6中嵌设的光缆单元5可以在内护层6内任意排列分布,而且数量至少为一根,不锈钢套管52内的光纤51也至少为一根;此外,内护层6的厚度可以在比光缆单元5的外径大1~2mm的范围内任意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方电缆有限公司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方电缆有限公司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96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