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硫除尘一体化微分洗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764.8 | 申请日: | 200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6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姚学民;金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学民;金国良 |
主分类号: | F23J15/04 | 分类号: | F23J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除尘 一体化 微分 洗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净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脱硫除尘一体化微分洗涤装置的结构改良,特别适用于中小型燃煤锅炉的废气净化处理。
背景技术
我国清洁资源稀少,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酸雨区和世界上大气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削减和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是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在燃煤锅炉废气脱硫除尘上有许许多多比较成熟和应用广泛的工艺技术。如袋式、旋风式、湿式等除尘装置,钙法、氨法等的脱硫装置。
其中湿式除尘装置离不了喷淋,要达到效果必须使用清洁水以确保喷头不被堵塞、水泵也不易损耗,导致运行成本较高。加上要将水中的烟尘分离出来,需要较大面积的沉淀池。还有加药脱硫装置,使整个脱硫除尘系统比较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湿式除尘必须喷淋、脱硫沉淀不能同步,耗水量大、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独创的微分洗涤层,不用喷淋、同步脱硫沉淀、耗水量很少、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等的脱硫除尘一体化微分洗涤装置。
本实用新型同时又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适用范围小,维护方式复杂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维护简单,易于推广使用的脱硫除尘一体化微分洗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富含二氧化硫、烟尘的锅炉废气从锅炉烟气输入口进入设备后,直接引入洗涤液中;废气通过微分洗涤层,在布朗运动和紊流作用下,进行良好的气液接触、碰撞,使烟尘颗粒被收集下来,硫化物与洗涤液进行反应,得到净化;废气通过收水层后,除尘效率≥98%,脱硫效率在70-95%之间,处理后废气外排口高空外排。收集有烟尘的洗涤液通过污泥沉淀层,经污泥排放阀排放污泥,上清液流经加药槽恢复洗涤液要求,经循环水泵送入锅炉烟气输入口,进行下一循环的废气净化。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作为优选,它主要是长方体,也可以是圆柱体、混合体等形状。箱体的材质可以是金属的,也可以是塑料、玻璃钢、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兼容性好,维护简单,易于推广使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废气净化循环与洗涤液净化循环是一体的;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其废气净化循环与洗涤液净化循环是两个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脱硫除尘一体化微分洗涤装置,包括净化装置箱体,锅炉烟气输入口1,处理后废气外排口2,收水层3,微分洗涤层4,洗涤液位线5,溢流孔6,加药槽7,自动液位控制器8,进水口9,清液槽10,污泥沉淀层11,污泥排放阀12,流量控制阀13,循环水泵14。15表示废气流向,16表示循环水流向。
富含二氧化硫、烟尘的锅炉废气从锅炉烟气输入口1进入设备后,直接引入洗涤液中;废气通过微分洗涤层4,在布朗运动和紊流作用下,进行良好的气液接触、碰撞,使烟尘颗粒被收集下来,硫化物与洗涤液进行反应,得到净化;废气通过收水层3后,除尘效率≥98%,脱硫效率在70-95%之间,处理后废气外排口2高空外排。收集有烟尘的洗涤液通过污泥沉淀层11,经污泥排放阀12排放污泥,上清液流经加药槽10恢复洗涤液要求,经循环水泵14送入锅炉烟气输入口1,进行下一循环的废气净化。这样达到连续净化锅炉废气的目的。
实施例2:
实施例1废气净化循环与洗涤液净化循环是一体的,实施例2将上两个循环分成两个箱体,用管道17连接,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净化装置箱体,锅炉烟气输入口,处理后废气外排口,收水层,微分洗涤层,洗涤液位线,溢流孔,加药槽,自动液位控制器,进水口,清液槽,污泥沉淀层,污泥排放阀,流量控制阀,循环水泵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学民;金国良,未经姚学民;金国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7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丁噻草隆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三维表面粗糙度评定中建立轮廓基准面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