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油轴承端盖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8124.7 | 申请日: | 2007-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88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兴国;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晓华 |
主分类号: | H02K5/15 | 分类号: | H02K5/15;H02K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1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轴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油轴承端盖结构,属于电机生产制造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号:CN2574289)公开了一种铁壳电动机含油轴承端盖机构,它包括有端盖、轴承、轴承压盖、轴承弹片及润滑油脂,轴承设在端盖的轴承室内,轴承弹片紧压在轴承上,轴承压盖盖在轴承上,润滑油脂灌注在轴承压盖与端盖之间的轴承周围,在端盖、轴承弹片和轴承压盖上分别设置相应的通孔,再采用铆钉将三者铆接固定在一起。上述结构需采用附加的铆钉,造成了部件数量的增加,同时铆接固定的可靠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数量较少,铆接固定可靠性较高的含油轴承端盖结构,解决了现有含油轴承端盖结构存在的部件数量较多,铆接固定可靠性较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含油轴承、端盖及轴承夹,所述端盖上设有轴承室,含油轴承一端配合在轴承室内,所述含油轴承另一端外轮廓被轴承夹压紧,所述端盖上形成至少2个与端盖一体的铆点,所述轴承夹上设有若干与铆点配合的铆接孔,含油轴承、端盖及轴承夹三者通过铆点与铆接孔被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与轴承夹铆接的铆点与端盖为一体结构,无须额外的铆钉,简化了轴承与端盖的连接结构,同时也提高了轴承与端盖之间铆接的可靠性,即提高了含油轴承在端盖轴承室内定位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对应于铆点部位向铆点一侧凹陷。其中,铆点可以由端盖的一边向另一边冲压形成,从而在铆点对应的端盖另一侧形成向铆点一侧的凹陷,同时,铆点也可以与端盖一体压铸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铆点的数量为2-5个。其中,铆点的数量可根据含油轴承的大小选择,一般情况下,含油轴承直径较大的可采用数量较多的铆点,而含油轴承直径较小的则可采用数量较少的铆点。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室底部设有耐磨垫片,所述耐磨垫片与含油轴承轴线垂直。耐磨垫片可避免电机轴端部与端盖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电机轴端部与端盖之间的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含油轴承的外表面呈中间直径大两端直径小的球缺面形成,所述轴承室内表面呈与含油轴承一端配合的球缺面形状,所述轴承夹与含油轴承接触部分形成与含油轴承另一端配合的球缺面形状。含油轴承两端分别通过球缺面的形状与端盖的轴承室和轴承夹之间配合,可保持含油轴承与端盖之间良好的同心度,从而防止其旋转支承的转轴得到良好的同心支承,减少转轴的径向跳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部件数量较少,铆接固定可靠性较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含油轴承、端盖及轴承夹,端盖1上设有轴承室2,轴承室2的表面呈球面形,外周表面呈中间直径大两端直径小的球缺面形状的含油轴承3一端配合在轴承室2内,轴承室内表面呈与含油轴承一端配合的球缺面形状,含油轴承3另一端外轮廓被轴承夹4压紧,轴承夹与含油轴承接触部分形成与含油轴承另一端配合的球缺面形状,端盖1上由端盖的一个表面向端盖的另一个表面冲压形成2个与端盖一体的铆点5,端盖对应于铆点部位向铆点一侧凹陷,轴承夹4上设有2个与铆点5配合的铆接孔6,含油轴承3、端盖1及轴承夹4三者通过铆点5与铆接孔6被固定在一起。轴承室2底部设有耐磨垫片7,耐磨垫片7与含油轴承3的轴线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晓华,未经许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8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MP5电子管功率放大器
- 下一篇:马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