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用循环水处理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7853.0 | 申请日: | 200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41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罗志刚;吴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耐德制冷电器厂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1/00;B01D36/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8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循环 水处理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机,尤其涉及一种既可以提供纯净水又可以提供矿物质水的两用水处理机。
(二)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水质污染的严重化,人们对饮水的安全卫生要求日益提高,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净水机和纯水机用以满足消费者的安全需要。但是目前的净水机和纯水机均存在用途单一的问题,即只能提供矿物质水或纯净水的一种,不能实现一机两用的功能。典型的净水机经过初滤后通过中空超滤膜和后置活性炭即可得到纯净的矿物质水,纯水机则在净水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及相关控制器件,如公开号为CN1911821A的专利中公开的反渗透纯水机,通过设置循环水管、排水管道、清洗时间等来优化纯水机的性能,但是该机仍存在用途单一的问题。
(三)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净水机和纯水机用途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用循环水处理机,即可以提供矿物质水又可以提供纯净水,并且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两用循环水处理机,包括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顺次与初滤装置、低压开关、进水电磁阀、增压泵、超滤装置、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管路连接;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污水出水口通过污水出水管依次与冲洗阀、单向阀、废水出口连接;所述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纯水出水口通过纯水出水管与第一高压开关连接后分成两支路,一支路与压力储水桶连接,另一支路通过后置活性炭过滤装置连接出水龙头,所述第一高压开关与后置活性炭过滤装置之间接入有第一三通阀,所述超滤装置与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连接管道之间还接出有矿物质水管道,所述矿物质水管道通过第二高压开关与第一三通阀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初滤装置之间接入有第二三通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废水出口之间接入有第三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与所述第三三通阀通过循环水管以管路连接。
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所述初滤装置由一级PP棉滤芯装置、活性炭滤芯装置、二级PP棉滤芯装置串连而成。
作为优选的另一种方案,所述超滤装置为中空超滤膜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冲洗阀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之间连接废水比例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两用循环水处理机的工作原理为:
接通电源,进水通过初滤装置,水压使低压开关打开,进水电磁阀和增压泵工作,管道中水压升高,水流过超滤装置,若将第一三通阀接通矿物质水管道和第一支管并打开出水龙头,水则流过第一三通阀进入后置活性炭过滤装置,从出水龙头出来的水即为矿物质水;若关闭出水龙头,从超滤装置出来的水将通过反渗透膜过滤装置,从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纯水出水口出来的水经过第一高压开关进入压力储水桶储水,管路中的水压随着压力储水桶的水的增多而逐渐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高压开关开始工作,使得电源断开,从而增压泵和电磁阀停止工作,机器停止造水。
若将第一三通阀接通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并打开出水龙头,先出来的水是压力储水桶中的储水,其通过第一三通阀、后置活性炭过滤装置从出水龙头出水,随着压力储水桶的放水,管路中水压降低,到达一定程度时,高压开关停止工作,电源自动接通,增压泵和电磁阀开始工作,机器开始造水,从出水龙头出来的水即为所造纯净水;关闭出水龙头时,水进入压力储水桶储水,管路中的水压逐渐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高压开关工作,电源断开,增压泵和电磁阀停止工作,机器停止造水。
若将第二三通阀接通第三支管与循环水管,并且将第三三通阀接通污水出水管与循环水管,则污水从污水出水管排出后又从循环水管流回到造水系统中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一机两用即既可提供矿物质水又可提供纯净水;2、使用方便,只要将三通阀接通相应的支路并打开出水龙头即可方便的取得矿物质水或者纯净水;3、污水可循环再利用。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耐德制冷电器厂,未经杭州耐德制冷电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7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盲人感应茶杯
- 下一篇:摩托车汽油发动机腔内废气的排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