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雨量计检定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6856.2 | 申请日: | 200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4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永;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学永 |
主分类号: | G01W1/18 | 分类号: | G01W1/18;G01W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100浙江省嘉善县魏塘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雨量计 检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检定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雨量计检定系统。
背景技术
雨量计检定系统是雨量计生产厂家和各级气象、水文计量站的必备设备,它是对雨量计计量是否准确的检定系统。目前的检定系统主要有以进口精密流量计为主件的检定系统和国产玻璃容器式雨量计检定系统两大类。但是都尚存在一些问题,前者价格昂贵且对雨强(流速)的测量范围仅限在0~4mm/min,对超过4mm/min的就难以检定;后者则自动化程度不高,操作不便,安装繁琐。且都需要有自来水管网上水系统设备接入,自来水的杂质影响很难彻底消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测量范围大,测试用水自动循环无需自来水管网系统,操作使用方便的多功能雨量计检定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含有:
(1)自动循环上水装置:由下储水箱、上注水箱、电子抽水泵、上下电子水位传感器和控制电路组成,接通电源后电子抽水泵将下储水箱的水向上注水箱抽水,并由上下电子水位传感器和控制电路自动循环上水,提供测试用水;
(2)10mm和30mm两个雨量测试点的标准容积自动注水装置:上注水箱分别与10mm和30mm两标准容器相连通,并由电磁阀、光电水位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控制向10mm和30mm两标准容器注水;
(3)计量流速调节装置:两标准容器均通过放水阀和带刻度的调节旋钮与放水管相连,以调节放水管的流速;
(4)包含有显示器和带专用软件的终端计算机及接口:专用软件实时记录每分钟测量结果,也可累计测得每个测试点的最终测量结果,所有数据均存入计算机数据库,供检索查阅。
所有的测试用水经雨量计检定使用后又流入下储水箱供反复循环使用。
按照上述方案制造的多功能雨量计检定系统,终端计算机及其专用软件功能齐全,可实时记录每分钟测试值和全过程累计值。所有测试数据均存入计算机数据库,可备检索查阅。测试用水经雨量计检定使用后又流入下储水箱内,系统无须接入自来水管网。另外,其价格远比进口的低。该型多功能雨量计检定系统可以满足目前各类雨量计的检定需要,是一种价廉物美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循环上水装置原理图;
图2是10mm自动注水装置原理图;
图3是30mm自动注水装置原理图;
图4是终端计算机及接口装置原理图;
图5是多功能雨量计检定系统自动循环水系统图。
1、下储水箱;2、上注水箱;3、电子抽水泵;4、上下电子水位传感器;5、控制电路;6、10mm标准容器;7、30mm标准容器;8、电磁阀;9、光电水位传感器;10、控制电路;11、红绿指示灯;12、蜂鸣器;13、启动开关;14、粗调节钮;15、精调节钮;16、放水阀;17、带刻度的调节旋钮;18、放水管;19、计算机整机;20、RS232串行通讯接口;21、翻斗式雨量计专用数采器接口电路;22、雨量计;23、承雨口;24、光电感应式雨量计;25、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多功能雨量计检定系统由:自动循环上水装置如图1所示;10mm标准容积自动注水装置如图2所示和30mm标准容积自动注水装置如图3所示;计量流速(雨强)调节装置;终端计算机及接口如图1所示4;专用计算机软件;机柜及各种控制开关、指示灯和蜂鸣器等部分组成。
1、自动循环上水装置:由下储水箱1、上注水箱2、电子抽水泵3、上下电子水位传感器4和控制电路5组成,接通电源后电子抽水泵3将下储水箱1的水向上注水箱2水抽水,并由上下电子水位传感器4和控制电路5自动循环上水,提供测试用水;
2、10mm和30mm两个雨量测试点的标准容积自动注水装置:上注水箱2分别与10mm标准容器6和30mm标准容器7相连通,并由电磁阀8、光电水位传感器9和控制电路10控制,在控制电路10中包含有红绿指示灯11、蜂鸣器12、启动开关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学永,未经王学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6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