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厌氧池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05117.1 | 申请日: | 200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1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曾子平;刘应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118云南省昆明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厌氧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氮污水处理厌氧池,属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厌氧池是氨氮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必须设备。迄今为止,厌氧池一直沿用传统的结构。该结构虽然基本能满足工艺需要,但仍然存在污泥泥龄及细菌的平均停留时间段,影响氨氮污水处理效果等不足。
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使污泥泥龄及细菌的平均停留时间增长、氨氮污水处理效果好的氨氮污水处理厌氧池。
本实用新型由厌氧池体(1)、设置在厌氧池(1)内表面的生化板(2)、设置在生化板(2)之间的隔墙(3)、置于生化板(2)与隔墙(3)之间的数个的生化球(4)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1、在厌氧池中增设生化板及生化球。生化板、生化球表面粗糙,生化球比表面积达80m2/m3,强度高,不易破损,细菌微生物很容易在其上面生长、附着,不致随水流出。污水在流动过程中能保持与生长有厌氧细菌微生物的生化板、生化球密切接触,因而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下,可取得较长的污泥泥龄,细菌的平均停留时间可长达100天以上。
在厌氧池中增设隔墙,让污水上下折流穿过载有细菌的生化球,造成了反应池推流的性质,并且每一单元相当于一个单独的反应器,各单元中细菌微生物的分布也可以不同,从而取得更好处理效果。同时,当污水向上流的时候,污泥(生化球)相当于处在膨胀悬浮状态,从而保持了进水与污泥颗粒的充分接触,故特别适用于处理相对低浓度的污水(我们工程中BOD5浓度相对较低,仅为48.5mg/L)。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厌氧池体(1)、设置在厌氧池(1)内表面的生化板(2)、设置在生化板(2)之间的隔墙(3)、置于生化板(2)与隔墙(3)之间的数个的生化球(4)组成。生化球(4)的数量根据厌氧池的大小选用。
本实用新型按常规方法制备,结构如附图以示。工作过程为:经过调节池的污水用潜污泵提升到厌氧池,在厌氧池中加入微生物制剂和碳源甲醇进行反硝化,将污水中的NO3-转化为N2去除达到脱氮的目的,污水经过生物降解后,自流到下一工序继续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表明,完全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5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