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肩式伞托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883.6 | 申请日: | 2007-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3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经 |
主分类号: | A45B11/02 | 分类号: | A45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16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肩式伞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具体涉及一种肩式伞托。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外出时避雨遮阳的生活用品。伞在使用时,必须撑开,并用一只手持住伞把伞抬高,让伞帽遮住头肩部。尽管伞的重量不大,但抬的时间过长,也会感到手臂酸痛。特别是当出差旅行,携带物品过多,又遇到下雨,要腾出一只手来撑伞,已很困难。目前,市场上已有自行车专用伞托,但结构复杂,价格较高,并且不能用于步行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挂在肩胸部,并能固定住伞的托伞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伞托架、固定带及外包套。伞托架包括基板、伞把固定卡环、伞杆固定卡环、压板和固定螺钉。基板呈L型,中部呈弧形弯曲,下部折弯90度形成底托板。固定带包括伞把固定带、伞杆固定带、胸固定带、背固定带及肩固定带。伞把固定卡环、伞把固定带通过螺钉与基板前下部连接;伞杆固定卡环、伞杆固定带通过螺钉与基板前上部连接;胸固定带下端、背固定带一端及外包套内面中下部通过螺钉与基板背面下端连接;胸固定带上端及外包套内面中上部通过螺钉与基板背面上端连接;肩固定带上端与外包套外面中部上方连接,并由压板和螺钉将基板上端前后连接的各层材料固定;肩固定带下端与外包套外面中部下方连接,并由压板和螺钉将基板下端前后连接的备层材料固定;外包套边缘装有拉链;胸固定带中部和背固定带一端装有配对的塑料插扣;伞把固定带和伞杆固定带正面端及反面端分别装有配套的尼龙粘结带。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以基板为中心,连接固定了所有零部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通过各种连接和固定装置,可以将伞有效地固定并托在肩部。本装置不仅可以用于各类行人,亦可用于骑车人及其它不同场合需要使用伞的人。
附图说明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和侧面示意图。其中:1、基板,2、伞杆固定卡环,3、伞杆固定带,4、尼龙粘结带,5、固定螺钉,6、压板,7、伞把固定卡环,8、伞把固定带,9、胸固定带,10、背固定带,11、塑料插扣,12、外包套,13、拉链,14、肩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肩式伞托包括:伞托架,固定带及外包套。伞杆固定卡环2及伞杆固定带3通过固定螺钉5与基板1前上端连接;伞把固定卡环7、伞把固定带8通过固定螺钉5与基板1前下部连接;胸固定带9上端、外包套12中上部、肩固定带14上端通过压板6及固定螺钉5与基板1上端背面连接;胸固定带9下端、外包套12中下部、肩固定带14下端通过压板6及固定螺钉5与基板1下部背面连接;伞杆固定带3、伞把固定带8正面端及反面端分别装有配套的尼龙粘结带4;胸固定带9中部及背固定带10一端各装有配对的塑料插扣11;外包套12边缘装有拉链13。
本实用新型的伞托架可以用金属材料或塑料制作,伞杆固定带、伞把固定带和外包套可以用布料制作,肩固定带用弹性橡筋带制作,胸固定带和背固定带可以用尼龙丝带或棉织带制作,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伞托不使用时,可以将折叠伞伞把卡进伞把固定卡环7中,用伞把固定带8包裹,并以尼龙粘结带4粘结固定,再将胸固定带9和背固定带10整理好放在伞侧面,将外包套12对折,拉好拉链13。携带时,既可以用手提住肩固定带14,或以肩固定带14挎在肩部。使用时,拉开拉链13,展开外包套12,将肩固定带14套跨于左肩部,将胸固定带9及塑料插扣11拉至右侧前胸部,将背固定带10从左侧胸部经背部环绕至右侧前胸部,将背固定带10一端的塑料插扣11与胸固定带9中部的塑料插扣11对接插入固定。可以调整胸固定带9及背固定带10的长度以达到松紧适度。最后将折叠伞撑开,将伞把卡入伞把固定卡环7中,伞杆卡入伞杆固定卡环2中,分别将伞把固定带8及伞杆固定带3环绕包裹伞把和伞杆,并用尼龙粘结带4粘结固定。这样,伞帽自然置于头顶上部,遮雨或遮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经,未经陈国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48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