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供氧节能灶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4584.2 | 申请日: | 200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21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胜祥 |
主分类号: | F24B1/195 | 分类号: | F24B1/1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3100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供氧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炉灶灶芯,特别是一种家用燃煤、燃柴的二次供氧节能灶芯。
背景技术
目前广大农村,特别是高山和半山区的农民都是用山林柴做燃料,其灶一般设计成一个添柴口,一个灶芯,一个烟囱口,这种设计的大部分热量被烟囱抽走,热效率很低,每年浪费的热能折合成标准煤就有1亿吨以上,柴的用量大,引起乱砍山林的情况,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二次进风的节能灶,主要利用在炉上加装一个回风圈,加速柴、煤的二次燃烧,但这种结构不利于对现有家庭用灶的改造利用,要废弃旧灶,而且二次供氧不均匀,部分产生一氧化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且增加了安装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对现有家庭用灶进行改造,二次供氧效果好,能使柴、煤充分燃烧,热效率大大提高,使用安全的二次供氧的节能灶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灶芯座(1)、围火墙(2)和炉桥(3)组装而成。
如图2所示,灶芯座(1)的结构为:筒体(5)固定连接在底座(6)上,且在筒体(5)的一端开设有外灶口(4);在筒体(5)内侧的底座(6)上开有灶孔(7),为了防止人们在放柴、煤进灶膛的时候被炉桥(3)挡到手而受伤,将底座(6)上的灶孔(7)设计成向下台阶状,台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炉桥(3)的厚度,以便炉桥(3)能完全放在灶孔(7)内;在筒体(5)与灶孔(7)之间的底座(6)上开设有二次供氧孔(8)。
如图3所示:围火墙(2)为一端带内灶口(9)的筒体(13),该筒体(13)的上端有一围盘(10),并在筒体(13)上开有回风孔(11)。
灶芯座(1)、围火墙(2)和炉桥(3)的组合方式为:围火墙(2)置于灶芯座(1)的筒体(5)内,内灶口(9)的安装方向与外灶口(4)一致,筒体(13)上端的围盘(10)的外围搭在灶芯座(1)的筒体(5)上,使筒体(13)与筒体(5)形成回风空间,炉桥(3)置于灶芯座(1)向下呈台阶状的灶孔(7)内。安装使用时将二次供氧孔(8)对准原来灶上设有的进气洞,再将围火墙(2)和炉桥(3)放置在灶芯座(1)内即可。氧气从原来灶上设有的进气洞通过二次供氧孔(8)进入筒体(13)与筒体(5)形成的回风空间后,穿过回风孔(11)进行二次供氧。
为使灶芯牢固,可以设置两个以上二次供氧孔(8),二次供氧孔(8)之间留有间隔(12),为了限制筒体(13)的放置位置,保证通风效果良好,可以将间隔(12)设为凸起状。
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灶芯采用灶芯座(1)、围火墙(2)和炉桥(3)三个部件组合装配而成,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由于实现了二次供氧功能,使柴、煤能够充分燃烧,热效率大大提高,将底座(6)上的灶孔(7)设计成向下台阶状,炉桥可以完全放在台阶内,有效避免碰伤手的情况发生,使用方便、安全。
本实用新型除生产成如图所示的圆弧形状,还可以生产成其他形状,如:将筒体(5)、筒体(13)做成长方体状,将二次供氧孔(8)、炉桥(3)做成长方形状,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状,其工作原理都一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灶芯座(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围火墙(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炉桥(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由灶芯座(1)、围火墙(2)和炉桥(3)组装而成。
如图2所示,灶芯座(1)的结构为:筒体(5)固定连接在底座(6)上,且在筒体(5)的一端开设有外灶口(4);在筒体(5)圆周内侧的底座(6)上开有向下呈台阶状的灶孔(7),在筒体(5)与灶孔(7)之间的底座(6)上开设有三个环形二次供氧孔(8),二次供氧孔(8)之间的间隔(12)为凸块状。
如图3所示:围火墙(2)为一端带内灶口(9)的筒体(13),该筒体的上端有一环形围盘(10),并在筒体(13)上开有两排回风孔(11)。
灶芯座(1)、围火墙(2)和炉桥(3)的组合方式为:围火墙(2)置于灶芯座(1)的筒体(5)内,内灶口(9)的安装方向与外灶口(4)一致,筒体(13)上端的环形围盘(10)的外围搭在灶芯座(1)的筒体(5)上,炉桥(3)置于灶芯座的灶孔(7)内。
安装使用时将二次供氧孔(8)对准原来灶上设有的进气洞,再将围火墙(2)和炉桥(3)放置在灶芯座(1)内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胜祥,未经杨胜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45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按摩呼啦圈的组装构造
- 下一篇:一种带冷却芯浇注水口的冷却与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