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榫齿接扬琴框架的加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359.7 | 申请日: | 200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07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宋从甲;向仁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从甲 |
主分类号: | G10D3/02 | 分类号: | G10D3/02;G10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3北京市丰台区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榫齿接 扬琴 框架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扬琴框架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或使用中的扬琴的琴体的结构是在一面呈弧形的两琴帮板的两端固定两琴头板形成扬琴框架,在扬琴框架上端面设薄木板形成琴面音板,琴面音板下端的空间形成共鸣箱。在琴面音板两边即两琴头板上端固设有琴弦柱,琴弦柱内侧的两琴头板的滚板上设有一条直柱式山口,其作用是顶持琴弦。两琴弦柱之间拉设有琴弦,发音段的琴弦必须位于山口上,每根琴弦与琴面音板之间还设有音码,音码由音码座和支撑琴弦的弦支撑所组成。位于山口与弦支撑之间段的琴弦为琴弦发音段。扬琴的发音是通过用音锤敲击琴弦发音段使其产生振动,并将振动通过音码导入琴面音板使共鸣箱产生共振,一个音高通常由2~5根琴弦组成。显然,调弦后每根收紧的琴弦将收紧力通过琴弦柱最终导入两琴帮板和两琴头板上,即扬琴框架上。而两琴帮板和两琴头板的交叉点通常进行粘合,由于扬琴框架的交叉点粘接面积小、且不严密、导致扬琴框架和整个琴体不结实、不牢固,引起扬琴整体变形,且交叉点不能长久承受上述拉力往往造成交叉点裂开,使整个扬琴报废。据统计由交叉点裂开造成扬琴报废的占损坏量的90%以上。且大幅度降低扬琴的使用寿命,少则二三个月,多则一二年,原因多是因为交叉角裂缝引起琴体变形,不仅严重影响外观,而且还导致引起琴体跑音、走调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多榫齿接扬琴框架的加固结构,用多榫齿接结构和加强角增加扬琴框架的强度,能大幅度增加扬琴的使用寿命,且使扬琴音质更好。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琴帮板和琴头板的接面上设有互相齿接的多齿榫槽和多齿榫头,相邻的琴帮板和琴头板的内交叉角上设有加强角。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用多榫齿接结构和加强角增加扬琴框架的强度,能大幅度增加扬琴的使用寿命,且使扬琴音质更好。使扬琴框架的两琴帮板和两琴头板之间粘接面积增加、更加严密、且没有缝隙,相邻的琴帮板和琴头板的内交叉角上设有加强角,能大幅度提高扬琴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避免因为交叉角裂缝引起琴体变形严重影响外观和导致引起琴体跑音走调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能在高温60°以上,空气潮湿度60%以上不变形、不开裂,大幅度增加了两琴帮板和两琴头板的强度,提高了抗拉力,抗张力,音准、稳定性好、不掉音。可提高扬琴的使用寿命5倍以上,且结构简单,改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扬琴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齿榫槽和多齿榫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榫齿接扬琴框架的加固结构,由琴头板3和琴帮板1所组成。琴帮板和琴头板的接面上设有互相齿接的多齿榫槽4和多齿榫头5,相邻的琴帮板和琴头板的内交叉角上设有加强角2。
所述的琴帮板内侧两端设有多齿榫槽。所述的琴头板两端设有插入在多齿榫槽内的多齿榫头。
所述的多齿榫槽为斜槽。所述的多齿榫头与多齿榫槽的斜度对应为斜头。多齿榫槽的斜槽应由琴帮板内侧两端外开始由深向内逐渐变浅而形成斜槽,多齿榫头的斜度应与多齿榫槽的斜度对应,使两者齿接粘合时无缝配合。
所述的多齿榫槽,或多齿榫头的数量为4~6个,最佳为四个。扬琴框架内设置的加强角亦为四个。加强角的形状为三角形体,其相邻两面分的粘固在琴帮板和琴头板的内交叉角上,以利于更好地支撑分散交叉角上的受力。加强角可选用木片、竹片或铁片制成,其厚度不低于3毫米。
总之,本实用新型用多榫齿接结构和加强角增加扬琴框架的强度,能大幅度增加扬琴的使用寿命,且使扬琴音质更好。可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从甲,未经宋从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3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