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除尘分装柜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3208.1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52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柴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主分类号: | B08B15/04 | 分类号: | B08B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超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除尘 分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除尘分装柜,属于净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对照药材标准物质是动植物原生药,经过粉碎分装而成。在分装时极易产生大量的粉末,长期接触中药粉末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工作中人们想尽办法祛除粉尘,但效果不佳。
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装置能够彻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原理科学、结构简单、除尘效果优异的自动除尘分装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
自动除尘分装柜,具有一上壳体和一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在中部以一通风管道连通,通风管道内设有消音器;上壳体边缘朝向下壳体方向环设有罩体,上壳体内部平行于壳体表面方向设有微孔散流板,上壳体下表面设有多个微孔,环绕下表面边缘和通风管道的微孔比下表面其他位置的微孔密度大;下壳体设有上下两层,上层内部平行于壳体表面方向设有微孔散流板;下壳体上表面设有多个微孔,环绕上表面边缘和通风管道的微孔比上表面其他位置的微孔密度大;下壳体下层设三个隔室,中间隔室内置风机,风机的出风口与通风管道下端连接;左右两个隔室顶端设有过滤袋,过滤袋开口于下壳体上层的下表面;左右两个隔室与中间隔室相连的侧壁均设有过滤器;下壳体外侧面设有风机控制器(开关及风速调整旋钮)和电源线出口。
所述罩体的高度为通风管道高度的1/3至1/2,罩体一般为透明材料制成。
所述环绕上壳体下表面边缘和通风管道的微孔为多排;所述环绕下壳体上表面边缘和通风管道的微孔为多排,一般为3~5排,以形成外风墙和内风墙,使内外风墙之间的空间相对于外界形成负压区域。
所述消音器可以采用市售的多种消音装置,基于消音效果考虑,优选阻抗式消音器。消音器的内部结构可以是螺旋状或者阶梯状的环绕式,也可以是筒状,消音器内壁上可加设挡板以增加阻抗,消音器的外壁上还可加设吸音材料,例如吸音玻璃棉、聚氨酯发泡材料等。此外还可在消音器外环设具有均匀孔径的筛网,以提高消音效果。
上壳体下表面上还设有照明灯,其控制器位于下壳体外侧,为便于操作,通常设在风机控制器的旁边。
上壳体下表面、下壳体上表面及微孔散流板均可拆卸,便于定期清理。
所述下壳体下层的三个隔室均设有门,便于对内部设备进行更换和检修。
所述风机所在隔室的内部设有消音减震结构,通常为粘贴消音减震材料。
下壳体下方还设有万向移动轮,可以使设备随意移动并定位。
下壳体下方还设有水平定位加固腿。四只为两套,并可随意拆装。
本实用新型采用空气净化循环的原理,工作区外侧及内侧为垂直气流,工作区内气流为乱流为单独局部空气净化。风机产生的气流经由通风管道进入上壳体内,在被散流后以均匀的风速通过上壳体下表面的微孔进入到工作区;工作区的空气携带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下壳体上层表面的微孔进入下壳体,被散流后,粉尘随气流进入过滤袋,其中大部分粉尘滞留在过滤袋中,剩余的粉尘随气流继续流向风机方向,在经过侧壁的过滤器时被滤除,气流再次进入风机开始新一轮的循环。由于正循环气流的原因,工作区的空气在内外两侧气流幕墙(风墙)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相对低压区,从而使分装柜形成高洁净度人与物隔离的状态,由于风墙正压风风力大于低压区压力,分装时产生的大量粉尘自然流向低压区,从而达到高效除尘的目的。
通过实际的分装试验,工作时产生的大量粉尘明显被吸着在内外风风墙之间,落下的粉尘通过工作台面微孔被自动收集在中效过滤器中。用多点法检测粉尘祛除效果,实验证明,绝大部分粉尘被阻隔在分装柜内,极其微小的一部分粉尘飞到外环境中,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效果优异。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制药分装、电子仪器及科研部门。尤其对于粉剂分装和带有挥发性物质分装的使用效果更为显著。操作区内外分别设有垂直风墙,操作区内相对形成负压,操作区内部的粉尘不能外泄、而工作区外界的空气也不能进入工作区内,因此保证了分装对象不受外界污染,而工作人员与分装对象通过风墙隔离分开,互不影响。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凡依照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所进行的本领域公知的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观图。
图3为上壳体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未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32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