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磁性滤清器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2823.0 | 申请日: | 200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2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俊东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彩琴 |
地址: | 0340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磁性 滤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磁性滤清器套。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在运转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磨损,而磨损的产物即各摩擦副产生的金属微粒,由于润滑油不断的冲刷和清洁作用,会以粉末的形式悬浮于机油中。由于铁碎屑硬度高,比内燃机工作时排于润滑油中的其他杂质(比如发动机积炭颗粒,由于高温而产生的润滑油胶质,粉尘侵入等等)硬度高很多,因此这些铁质悬浮物会将发动机中各运转机件产生磨料磨损,这对发动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特别是新车和刚大修过的发动机,由于机件的磨合作用,存在于润滑油中的铁质杂质特别严重,造成机件的早期过渡磨损。这是各汽车厂商规定新车在1500公里内必须更换润滑油,进行强制性保养的主要原因,而正常的换油周期一般在7000公里左右。并且更换润滑油的时候总有大约0.5升的旧润滑油放不出来,由于油底壳上的放油螺母高于油底壳下平面约0.5毫米所致。又由于铁的比重大,因此沉淀于油底壳底部的铁粉不易被完全排出,从而造成新润滑油的二次污染。
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生产的机油滤清器中的纸质滤芯会将绝大多数颗粒较大的杂质过滤掉。但是如果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伪劣产品(因为从外观上是无法判断其内在纸质滤芯有无破损、缺陷),机油中的杂质将会流到各摩擦表面,形成磨损。并且润滑系统中有一套保护装置,即滤芯堵塞到一定程度后,或因滤芯纸质太密而造成供油不畅,为保证各摩擦表面的机油压力,润滑油将不通过滤芯而顶开滤芯旁通阀弹簧直接流到各摩擦表面,这时机油中的杂质也会对机件形成磨料磨损,从而严重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目前也有一部分车型出厂时,厂家在油底壳上设置有磁性放油螺栓。由于磁性螺栓的面积很小,通常只有0.5平方厘米左右,并且它是在当油中铁质沉淀到它附近很小范围内才能起到吸附作用,因此磁性螺栓的吸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而中国专利01249671.5公开了一种汽车磁性滤清器,其是通过改变机油滤清器的内部结构,使滤清器自身带有磁性,通过清除杂质来实现防磨损,不可长时间反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发动机润滑油中的铁质杂质可能对发动机各摩擦表面,形成磨损,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磁性滤清器套。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汽车磁性滤清器套,由不锈钢外壳、不锈钢内壳构成,二者之间设置永磁材料层,不锈钢内壳与机油滤清器外壳配合。不锈钢外壳底部设置拉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磁性非常强的永磁材料制成的桶状结构吸附在机油滤清器外壳上,由于强磁力线的穿透作用,磁性外套会将途经机油滤清器润滑油中的铁质杂质吸附在机油滤清器外壳内壁上,在更换机油滤清器的同时,铁质杂质会随同旧机油滤清器一同被更换,而不会沉淀在机体内使它们不再参于润滑,从而起到清洁机油,保护机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使流经机油滤清器润滑油中的铁质杂质吸附于机油滤清器金属外壳内壁上,从而使通过滤清器滤网的杂质减少,净化润滑油,从而延长机油和机油滤清器的使用周期。
2、使悬浮于润滑油中的铁质杂质在进入运转机构以前就被吸附集中起来,所以不会对机件造成磨料磨损,延长机件使用寿命。
3、车辆进行保养时,在更换机油滤清器的同时附着在其外壳内壁上的杂质一并更换,不会存在于机体内,所以不会对新油造成二次污染,机件造成二次磨损。
总之,本实用新型维护、拆装方便,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造价低,加工较容易,吸附明显,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及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不锈钢外壳,2-永磁材料层,3-不锈钢内壳,4-机油滤清器外壳,5-拉环,6-机滤出油孔,7-机滤进油孔,8-机滤网出油孔,9-机滤网,10-旁通阀弹簧,11-铁质杂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而不是对其作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俊东,未经徐俊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