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锚支定位卡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2370.1 | 申请日: | 2007-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93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福;孙晋兵;郭新建;刘振华;王治平;刘连忠;高速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太原勘察设计咨询院有限公司;石家庄开发区新导配电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25 | 分类号: | B60M1/225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13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卡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具体是一种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定位装置中的锚支定位卡子,主要用于实现电气化铁路隧道外接触网转换处接触线的固定。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锚支定位卡子包括由用于套装于定位器管上筒状体和固定于筒状体下方的销钉构成的支持器,和通过固定板固定于销钉末端的U型螺栓。但自我国有电气化铁道以来,用于构成锚支定位卡子的支持器一直采用铸造工艺生产,但铸造工艺的特性又决定了其生产的产品本身往往存在裂纹、缩松、气孔、砂眼、飞边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电气化铁道的安全运行,严重时可危及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铁道部2002年修订的TB/T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通用技术条件》中明确规定“铸件不允许有裂纹、缩松、重要部位(指图纸注明不允许降低强度的部位)不允许有气孔、砂眼、飞边等缺陷”;但铸造件这些缺陷又是不可避免的,为此铁道部制定了验收标准。例如:京(北京)~沪(上海)电气化改造对铸造件的验收是非常苛刻的,500件为一批,每批抽两件,如有一件不合格,加倍试验及4件,如还有一件不合格则整批不合格,而且铸造件的探伤费用是非常昂贵的。我国的铸造工艺的成品率最好也就是60~70%。不但生产费用高,质检过程繁杂,探伤费用昂贵,而且即使抽检合格,也无法保证全批产品合格,进而导致使用中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采用铸造技术制造的用于构成锚支定位卡子的支持器存在各种质量缺陷、成品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锚支定位卡子。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锚支定位卡子,包括由用于套装于定位器管上的筒状体和固定于筒状体下方的销钉构成的支持器,销钉末端通过固定板固定有U型螺栓,支持器的筒状体由上下两端通过螺栓、螺母固定于一起的左抱箍和右抱箍构成,左右抱箍下端相对处设有用于卡固销钉钉头端的固定槽。
使用时,通过螺栓、螺母,将左、右抱箍安装于定位器管上,安装的同时将末端固定有固定板的销钉的钉头端卡固于左右抱箍下端的固定槽内,然后将接触线夹于固定板和U型螺栓之间,实现了对转换处接触线的固定,保证了接触线在整个接触网中的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锚支定位卡子的各零部件的各项参数指标要完全符合《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的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不影响现有使用方式、与相关零件的配合及技术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左、右抱箍的固定结构,左、右抱箍能以锻造工艺制造,进而克服采用铸造工艺而存在的裂纹、缩松、气孔、砂眼、飞边等缺陷,成品率在99%以上,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探伤试验,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持器在电气化铁道上的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采用锻造工艺制造,成品率高,能满足电气化铁道上的安全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中:1-左抱箍;2-右抱箍;3-螺栓;4-螺母;5-固定槽;6-销钉;7-固定板;8-U型螺栓;9-接触线。
具体实施方式
锚支定位卡子,包括由用于套装于定位器管上的筒状体和固定于筒状体下方的销钉6构成的支持器,销钉6末端通过固定板7固定有U型螺栓8,支持器的筒状体由上下两端通过螺栓3、螺母4固定于一起的左抱箍1和右抱箍2构成,左、右抱箍1、2下端相对处设有用于卡固销钉6钉头端的固定槽5。使用时,通过螺栓3、螺母4,将左、右抱箍1、2安装于定位器管上,安装的同时将末端固定有固定板7的销钉6的钉头端卡固于左右抱箍1、2下端的固定槽5内,然后将接触线9夹于固定板7和U型螺栓8之间,实现了对转换处接触线9的固定,保证了接触线9在整个接触网中的相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太原勘察设计咨询院有限公司;石家庄开发区新导配电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太原勘察设计咨询院有限公司;石家庄开发区新导配电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3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瓿瓶拉丝灌封机用伞齿轮换向机构
- 下一篇:基于互联网的管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