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易卸集装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2276.6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76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平 |
主分类号: | B65D88/22 | 分类号: | B65D88/22;B65D88/54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彩琴 |
地址: | 030024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装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卸集装袋。
背景技术
目前流通散货吨袋消耗数亿计,仅铁合金行业年使用量就约1000多万条。流通的吨袋包装多是一次性使用,从上面装料。一是其下部没开口,造成卸料繁琐不安全。把袋子吊起后,工人在下面用钢锯把袋子割开,料再漏到车上或料斗里,即浪费操作时间,又污染环境,还很不安全。二是一次性使用包装袋的成本很高,市场价在40~60元/个之间,国内物流每年要消耗数十亿元资金,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成本。三是成千上万的废袋子污染环境,资源浪费,很好的袋子,底下割了个口子就都废了。而生产袋子的过程要消耗大量的聚氯乙烯原料、水、电、场地和人工。
有个别下开口吨袋由于设计不合理,卸料即不安全又不方便几乎没有业主使用。其通常是在底部开设一个约占对角线1/4的圆孔,下开口用绳子扎口,卸料时把袋子吊起后,工人要到袋子下面解开扎口绳子,由于物料重压,绳子很难解开,况且一旦解开,物料在重力作用迅速落下来,解绳子的工人来不及躲避,危险性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集装袋操作不方便,危险性大,而且使用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易卸集装袋。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易卸集装袋,包括袋底、袋身、袋耳,其特征在于袋底和袋身三面分离,并在对应的位置开有若干穿绳孔,穿绳孔内以链式线扣方式穿设扎口绳。
所述的袋身侧面开设取样口。
用三面活底一拉开的链式线迹锁扣技术解决了吨袋下开口的卸料开口难,操作危险的工艺问题,具体做法是把原来固定的口袋底部做成三面开口,一面相连。在三个活面的侧面和底面对应打眼,然后用尼龙绳按链式线迹原理连接。卸料时拉开一个线头,在袋内物料的重量压力下开口的三面链式线迅速打开,达到自动卸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开口方式不同,现有的袋子底部开设一个约占对角线1/4的圆孔,而本实用新型袋子底部三面开口,全部都能打开。
2、连接方式不同,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链式线扣方式只需在离袋子一米多的地方用特制的钩子轻轻一钩线头,整个袋底就会三面脱落漏下物料,既省事又没有任何危险。
本实用新型一般可重复使用5次,最多可重复使用8~9次,从根本上解决了卸料操作困难、不安全、对操作人员毒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卸料状态示意图
图中:1-袋底,2-袋身,3-袋耳,4-取样口,5-穿绳孔,6-扎口绳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其作任何限制。
易卸集装袋,包括袋底1、袋身2、袋耳3,袋底1和袋身2三面分离,并在对应的位置开有若干穿绳孔5,穿绳孔5内以链式线扣方式穿设扎口绳6。袋身2侧面开设取样口4。
使用时只需在离袋子一米多的地方用特制的钩子轻轻一钩线头,整个袋底就会三面脱落漏下物料,既省事又没有任何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平,未经李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22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