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索回头麻箍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1441.6 | 申请日: | 2007-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0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徐英强;仵凤义;孟明虎;赵建华;王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7B9/00 | 分类号: | D07B9/00;B65H8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艳肃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索 回头 麻箍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绑扎线索回头的手动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线索回头麻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建、送变电以及电气化铁路施工的过程中,在进行线索回头绑扎时,施工人员都是使用钳子来进行绑扎。绑扎时,需要用钳子头夹住绑扎线(一般是铁丝),在线索的回头端反复进行缠绕绑扎。这种绑扎方式的缺陷:一是操作技巧要求较高,加力过小,不能弯转绑扎线进行连续缠绕;加力过大,重则会夹断绑线,轻则会损伤绑线表面的镀锌层。而镀锌层损坏后,绑线就很容易被腐蚀。二是绑扎时,缠绕位置不易准确控制,造成绑线的匝与匝之间不能紧密排列,这就需要随时修整缠绕过程中匝与匝间的缝隙,因此绑扎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一般一个熟练工人绑扎一个线索回头约需3分钟的时间。目前,这种传统的线索回头绑扎方式,已不能满足电气化铁路施工新的验收标准,不能达到现今施工质量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绑扎密实紧凑、并且不损伤绑线表面镀锌层、工作效率高的线索回头麻箍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柄状本体的一端弯制有凹弧面的线索容槽,柄状本体的另一端为手柄,在柄状本体及线索容槽的后端开有斜向的穿线孔。
操作前,先将绑线的前端从柄状本体上的穿线孔穿过,再从线索容槽后端的穿线孔中穿出。操作时,将绑线前端在待绑扎的线索回头上缠绑两圈,以固定绑线,再将该线索回头置于凹弧面的线索容槽内;然后连续转动手柄,使本线索回头麻箍器以线索容槽内的线索为中心转动,由此即可带动绑线连续、密实、紧凑地缠绕在线索回头上。
由于绑线在穿过柄状本体上的斜向穿线孔时会受到的一定的阻力,这个阻力会使绑到线索上的绑线产生适度的张力,因此,在线索回头上的缠绕过程中,就无需再对绑线施加额外的附加力就可将线索绕好绑紧。并且,这种张力相对于人力来讲,其具有均衡不变的特点,这就使得绑线缠绕后的匝与匝之间的缠紧度基本一致,其结果不仅绑扎的外观好,而且增加了绑紧度,由此提高了线索回头麻箍的施工质量。使用本新型专用工具,由于无需操作人员额外施力,因此工人可以集中精力控制手柄,以使绑线的匝与匝之间紧密排列,从而大大减少了修整次数,多数时间可一次绑扎成型,使工作效率得以明显提高。由于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对操作技巧要求不高,因此工人上手快,而且绑扎过程中不会损伤绑线表面的镀锌层,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还可延长线索回头麻箍的使用期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线索回头麻箍器是在柄状本体2的一端接有容置线索回头7的凹弧面线索容槽4,柄状本体的另一端为手柄1,在柄状本体2及线索容槽4的后端开有斜向的穿线孔3。柄状本体为柱状体,本实施例为圆柱状。根据缠绕过程中所需的张力的大小,在本体上可以设计一个以上的穿线通孔,一般以两个为宜。为减少缠绕过程中,绑线6前行时本体对绑线的摩擦,穿线孔边缘处最好制成圆角。为使绑线6顺利穿行,两穿线孔的倾斜方向相反。为了防止操作时手柄处打滑,最好把手柄1约10厘米部分滚花,这样在增加摩擦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手握舒适度。线索容槽4的前端制成尖状,当所绑扎的线匝不平时,可以用尖端将绑线挑起以进行修整。
为了防止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倾斜,将线索容槽4上开穿线孔侧的边缘制出高于容槽的凸缘5。凸缘5高度与绑线直径相当,约2.5毫米,这样缠绕时,未缠绕绑线的地方就会与已缠绕绑线的地方基本保持在同一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4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组合轨道跟踪式太阳能蒸汽锅炉
- 下一篇:X射线平板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