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抛丸机的滚筒筛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1320.1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91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增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0000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丸 滚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分离抛丸介质用的分筛设备。
背景技术
喷砂、抛丸等除锈措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械类除锈方法,它是利用铁砂、河砂、石英砂等除锈介质对物体表面进行抛射,使物体表面产生局部变形,进而使锈层或者物体表面的其它附着物从物品表面上剥离开,达到清洁物体表面的目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节约成本,使用的除锈介质大都循环使用,但是除锈介质在使用后,不但会有杂质进入除锈介质,而且会有一部分除锈介质变成粉末,这些都影响再次使用时的除锈效果和产品的质量,这就涉及到介质的分离问题。目前分离介质最流行的分离技术是利用空气分离技术和机械分离技术。空气分离技术是在旋风分离器中利用高速的风将砂石等除锈介质的粉末从除锈介质中分离出去,这种技术的投资较大,并且只能进行介质与粉尘的分离;机械分离技术是利用振动筛将除锈介质和粉末分离开来,这种技术由于振动频率较高,故障频繁而影响正常的生产。上述两种设备及方法的共同的缺点是不能将大块的杂质从除锈介质中分离出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将粉尘和大块杂质从除锈介质中分离出去的除锈介质分离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电机、减速器,在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双层套置的、筒壁上带有筛网孔的内、外滚筒;内滚筒壁上的筛网孔较大,外滚筒壁上的筛网孔较小。内外滚筒组装在一起构成了滚动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内、外滚筒均为锥形,内滚筒的锥体的小端面向外,外锥体的大端面向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电机经减速器降速后带动滚动筛做低速转动,使用后抛丸介质经输送装置进入内滚筒,随着滚动筛的转动,除锈介质和小于内滚筒筛网孔直径的杂质及粉尘漏到外滚筒上,而大于内滚筒筛孔直径的介质以及杂质逐渐排出内滚筒,落入到杂质箱内;外滚筒在转动过程中,将细小的粉尘等杂质通过外滚筒的筛网孔筛出,收集到粉尘收集箱内,而颗粒合适的仍可使用的介质,随着外滚筒的转动,流到介质收集箱内。完成介质的两次分离筛选工作。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将粉尘和大块杂质从除锈介质中分离出去;内滚筒壁上设置的较大的筛网孔,能将大块杂质与适用介质进行分离,外滚筒壁上设置的较小的筛网孔,能够将适用的介质与细小介质或杂质分离开来,通过两次分离,使得剩余的介质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内、外滚筒设计成两个互相反置的锥形,有利于物料的充分流动以及分离,经过二次分离,保证了介质的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维修简便,故障少,运行成本低廉,能够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和改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机,2、减速器,3、连接架,4、内滚筒,5、外滚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减速器、滚筒、以及安装附属件,电机1与减速器2的动力输入轴连接,减速器2的输出轴与外滚筒5的端壁通过连接架3连接,在外滚筒5的内部设置有与外滚筒的端壁固定连接的内滚筒4;内滚筒4为两端开口的锥形管,在内滚筒壁上设置有较大孔径的筛网孔;外滚筒5的外型亦为锥形,但其安置方向与内滚筒4相反,外滚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孔径较小的筛网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1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给水断水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环保红外纳米磁化节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