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成型液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0418.5 | 申请日: | 200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94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庞金玉;刘玉新;左兆昌;左兆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美德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32 | 分类号: | B30B1/32;B30B15/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徐瑞丰 |
地址: | 0614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成型 液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成型液压机,属于压力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直缝焊管生产中,其主要成型设备多采用多缸液压机,借助于该设备将钢板压制成管状后,将纵向缝隙连续焊接,使钢管成型。在压制过程中,需使压力机纵置的上压头能间隔均匀地作用于钢板上,并与弧形下模板配合,将钢管压制成型。这样,在压制过程中,需要均匀地移动、钢板。目前,这一工序多是靠人力实现的。工人需在液压机旁不停地用手工进行翻转移动作业,极易造成人身伤害。另外,靠人工作业非常费力,特别是压制大口径、长规格的钢管时,由于钢板非常笨重,翻动起来很吃力、费时,且翻转角度不精确,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钢管成型压力机,该压力机翻转钢板的角度精确,安全、省力、工作效率高。
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管成型液压机,它包括支架,成型液压缸、主梁、上压头和下模,主梁一侧平行设置有副梁15,副梁两端分别连接有钢丝绳9,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有翻转钩10,副梁与支架之间设有升降装置。
上述钢管成型液压机,所说升降装置包括有升降液压缸5和同步轴7,同步轴7的轴座16安装在副梁15上,两个相同的齿轮14分别固定在同步轴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齿轮14相啮合的两个齿条8各固定在一支座6上,支座6与支架1固定,副梁15上方竖直固定有升降液压缸5,升降液压缸5的缸杆4与支撑座3固定,支撑座3固定于支架1上,副梁15两端各固定一供钢丝绳9连接的吊耳13。
上述钢管成型液压机,所述副梁15两端各固定一竖直的导轨17,导轨17与支座6上所设的导槽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钢管成型液压机的改进,在现有液压机基础上增设了液压传动翻转装置。使用本实用新型压制钢管翻转钢板的角度精确,工效高,生产安全可靠,操作有力。本机是直缝焊管制造业较理想的压力成型设备。另外,本机的升降装置可保证钢板在翻转移动时,前后两端保持同步,以保证成型钢管的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局部视图;
图3是图2去掉支座及齿条的右视图;
图4是图2的B向局部视图;
图中标号为:
1.支架 2.成型液压缸 3.支撑座 4.缸杆 5.升降液压缸 6.支座7.同步轴 8.齿条 9.钢丝绳 10.翻转钩 11.下模 12.上压头 13.吊耳14.齿轮 15.副梁 16.轴座 17.导轨 18.主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参见附图,本钢管成型液压机的构成中包括支架1、成型液压缸2、主梁18、上压头12和下模11,在主梁一侧平行设置有副梁15,副梁两端分别设有吊耳,两个翻转钩10各经一钢丝绳9分别连接在副梁15两端的吊耳13上,吊耳13与副梁15的下端面焊接固定。同步轴7的轴座16安装在副梁15上。两个相同的齿轮14分别固定在同步轴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齿轮14相啮合的两个齿条8各固定在一个支座6上,支座6与支架1焊接固定。副梁15中部上方竖直固定一升降液压缸5,升降液压缸5的缸杆4与支撑座3固定连接,支撑座3与支架1焊接固定。
为了确保本机的升降装置工作可靠,可在副梁15的两端各焊接固定一竖直的导轨17,导轨17可与支座6上所设的导槽相配合,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同步机构在工作时,通过液压缸5带动副梁15上升或下降,并靠同步轴7、齿轮14和齿条8保证副梁15两端升降同步。这样,副梁15在升降过程中,便可带动连于其两端的钢丝绳9及翻转钩10同步升降。当将两个翻转钩10同时挂在待加工钢板的两端之后,钢板在被压制成型过程中,便可伴随副梁15的升降而进行翻转移动。
本钢管成型液压机与翻转钩10相连的钢丝绳10还可经定滑轮与升降液压缸5相连,这样可省去副梁,同样完成升降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美德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美德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4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