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钻针套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00208.6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04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石世同;刘安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世同;刘安庭 |
主分类号: | B23B49/00 | 分类号: | B23B49/00;B23B4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畹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钻针套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降低缠丝现象的改进的钻针套环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套设于钻针10柄部基准处的套环20c,是用以精准控制钻针10的加工深度;于是,当大钻径钻针10于钻孔切削时,套环20c与钻针10刀刃间易缠绕铝板丝及铜丝(以电路板的钻孔加工为例);然而,夹头30于钻针10的交换过程中极易夹入缠丝,但当夹头30内有缠丝存在时,就会造成钻针10的偏摆,导致钻孔的孔位偏移;再者,则是夹头30会因缠丝的存在,让钻针10被纠缠而无法从夹头30脱离,亦即钻针10无法被交换。
其次,如图2所示的传统套环结构,不论是直筒型套环20a、单向倒角型套环20b、双向倒角型套环20c或圆帽型套环20d,皆易发生前述的缠丝现象,而影响钻孔的精准度与加工的顺畅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钻针套环结构,具有降低缠丝现象现象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钻针套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结合的直筒型的上半部与倒锥型的下半部。
前述的改进的钻针套环结构,其中套环上半部与下半部的高度约各占总高度的一半。
前述的改进的钻针套环结构,其中套环下端面具有维持基本结构强度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降低缠丝现象现象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传统套环套设于钻针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多种传统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套设于钻针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钻针 20a直筒型套环
20b单向倒角型套环 20c双向倒角型套环
20d圆帽型套环 30夹头
40套环 41下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套环40结构,是结合直筒型的上半部与倒锥型的下半部,而上半部与下半部的高度约各占总高度的一半(即1/2h),且令下端面41具有维持基本结构强度的宽度,以让下端面41不会因撞击而损伤结构。
基于上述结构,请参阅图4所示,当套设本实用新型的套环40结构于大钻径钻针10,而进行钻孔切削的工作时,因钻针10刀刃切削所产生的切削屑,会借套环40下半部的倒锥型向外导引,而不会蓄积在环套40与钻针10刀刃间,亦即不会发生缠丝现象,也就不会有切削屑被夹入夹头30的可能性;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缠丝现象发生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世同;刘安庭,未经石世同;刘安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002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调节阀
- 下一篇:一种创新型摇头踏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