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元混纺交织双层织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9194.0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0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邢欣;张红;卢雅君;毛宏颖;张兴捷;陈秀敏;王晓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3/00 | 分类号: | D03D13/00;D03D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桂英 |
地址: | 300308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混纺 交织 双层 织物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领域的织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元混纺交织双层织物。
二、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舒适、保暖、御寒,而是趋向于对产品外观的美化及织物的功能性等方面的需求。目前,单纯的棉纺织产品布面花色单调、功能单一,已无法满足日趋高档化、功能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开发新型织物以适应市场已势在必行。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元混纺交织双层织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元混纺交织双层织物,该织物的组织结构特征是采用双层织物,其中正面为左斜组织,反面为右斜组织。
该织物的纱线特征是经纱为涤纶、竹纤维、精梳棉混纺60支纱,其中涤纶、竹纤维、精梳棉混纺比例为35∶35∶30;纬纱为精梳纯棉40支纱及精梳棉60支与锦纶30D合股纱,其中精梳纯棉40支纱与精梳棉60支锦纶30D合股纱异纬比例为2∶2。
该织物经密为140根/英时,纬密为120根/英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1>该产品具有独特的风格,织物纹路清晰,纬纱含有30D锦纶独根长丝使面料外观晶莹闪烁,织物质地丰厚,手感柔软富有弹性。<2>织物含有竹纤维,提高面料的吸湿、透气性,并增加了竹纤维的抗菌效果,提高了面料的附加值。<3>在织物组织上采用双层组织结构,使含有30D锦纶长丝的合股线绝大多数织在织物正面,使面料正面突出锦纶长丝的闪烁效果。<4>织物经纱中部分涤纶的使用以及纬纱锦纶独根长丝的使用,提高了织物的挺括性。
四、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方案多元混纺交织双层织物组织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JC60+N30D纱其余为JC40纱。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一、织物设计:
1、经纱为涤纶、竹纤维、精梳棉混纺60支纱,其中涤纶、竹纤维、精梳棉混纺比例为35∶35∶30,此纱线具有涤纶纤维的光泽性、竹纤维的功能性及棉纤维的保暖透气性等综合优点,充分体现了多元纤维混纺的特点及优势。
2、纬纱为精梳纯棉40支纱(JC40)及精梳棉60支与锦纶30D(JC60+N30D)合股纱,其中JC40与JC60+N30D合股纱异纬比例为2∶2。
3、组织为双层织物,其中正面为左斜组织,含JC60+N30D合股纱;反面为右斜组织。该织物可针对需要正反两面设计为不同风格的织物。
二、工艺设计
1、针对经纱特性应使纱线在准备中保证一定的弹性及回潮,以满足织造上机要求,防止因弹性及回潮过小造成的经断。
2、针对纬纱为JC60+N30D合股纱,应保证其纱线定型,因此需在使用前对其进行蒸纱。
3、该品种为双层织物,在织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为织口位置的变化。针对此问题应尽量减少织口位置变化量,以此保证布面质量及风格。
三、主要工序工艺技术
1、整经工序:
采用贝宁格整经机,该整经机主要特征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保证纱线较小张力,适用于高支品种整经。
整经配轴为658×13+659×1,整经压力为300CN。
2、浆纱工序:
采用祖克浆纱机,该浆纱机主要特征为独立七单元控制各区张力,可针对不同要求进行调控。
该品种经纱为涤纶、竹纤维、精梳棉混纺60支纱,其中化纤成分比例较高,因此在原60支纱线浆料配方的基础上增加了PVA的含量,且为减缓毛羽问题加入一定量的抗静电剂;为保证一定的回潮率,采用双锅单层的工艺路线;该纱线毛羽静电现象较为明显,因此在浆纱过程中在保证纱线强力的基础上,应加强纱线表面的被覆率,以缓解因毛羽粘缠造成织造开口不清,不利于引纬等问题,针对以上情况采用较低的压浆辊压力。
具体浆液配方及浆纱工艺如下:
(1)、浆液配方:
浆料 份数
磷酸酯变性淀粉 100
浆料PVA 75
浆料205MB 20
淀粉浆料S Q-1 8
抗静电剂 6
浆纱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91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