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即时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9033.1 | 申请日: | 2007-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6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王炳强;李承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7/06 | 分类号: | G08B7/0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阎雅茹 |
地址: | 300457天津市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时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特别涉及楼房、宿舍、仓库及办公区间等场所防盗用的一种即时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自动化的办公方式已经进入各个领域,在生产生活方面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自动化生产的普及,必然导致厂区内人员减少,因此防盗设施亦应该适应这种市场环境,现有的防盗设备较多,但其电路结构较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即时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即时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壳内的报警电路,所述报警电路包括集成电路IC、放大三极管V、电容C、电阻R1-R6、单向晶闸管VT1、VT2、VT3、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扬声器BL、电源开关S、控制开关S1、S2、S3、电源E,其中单向晶闸管VT1、VT2、VT3正极与限流电阻R1、R3、R5一端连接经电源开关S接电源正极,单向晶闸管VT1、VT2、VT3控制极分别经控制开关S1、S2、S3与限流电阻R1、R2、R3的另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VT1、VT2、VT3负极分别与限流电阻R2、R4、R6一端、滤波电容C正极、集成电路ICVDD端、扬声器BL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2、R4、R6的另一端经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接电源E负极,滤波电容C负极接电源E负极,集成电路IC OSC1、OSC2端并联一个振荡电阻R7,集成电路ICVSS端接电源E负极,集成电路IC O/P端接放大三极管V的基极,放大三极管V的集电极接扬声器BL的另一端,放大三极管V的发射极接电源E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电路结构简单,能够通过普通的常开型按钮开关与电路连接即可实现对危险事件的即时报警,成本低、灵敏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并作为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即时报警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壳内的报警电路,报警电路包括集成电路IC、放大三极管V、电容C、电阻R1-R6、单向晶闸管VT1、VT2、VT3、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扬声器BL、电源开关S、控制开关S1、S2、S3、电源E,其中单向晶闸管VT1、VT2、VT3正极与限流电阻R1、R3、R5一端连接经电源开关S接电源正极,单向晶闸管VT1、VT2、VT3控制极分别经控制开关S1、S2、S3与限流电阻R1、R2、R3的另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VT1、VT2、VT3负极分别与限流电阻R2、R4、R6一端、滤波电容C正极、集成电路ICVDD端、扬声器BL一端连接,限流电阻R2、R4、R6的另一端经发光二极管LED1、LED2、LED3接电源E负极,滤波电容C负极接电源E负极,集成电路IC OSC1、OSC2端并联一个振荡电阻R7,集成电路ICVSS端接电源E负极,集成电路IC O/P端接放大三极管V的基极,放大三极管V的集电极接扬声器BL的另一端,放大三极管V的发射极接电源E负极。
1、当控制开关S1~S3未按下时,单向晶闸管VT1~VT3因无出发电流而处于截止状态,故集成电路IC无供电电源不工作。如果某一开关闭合时(如S1),此时单向晶闸管VT1获得出发电流而导通,电源E通过单向晶闸管VT1到集成电路IC,使集成电路IC获得电源工作。集成电路IC产生的报警音频信号经三极管V放大后推动扬声器BL发出警报声。同时电源E通过限流电阻R2使发光二极管LED1点亮,指示出所监控的位置。
2、如果几路报警灯同时合上,电路照样能工作,而且相应的发光二极管均会被点亮。欲使电路停止报警,只有断开电源开关S。
3、本电路作为防盗报警用,必须将集成电路IC的选生端SEL1、SEL2均置于悬空状态,这是发出的声音为警车音响。
4、控制开关S1~S3也可采用磁控、光控等方式实现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90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