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燃料油的超声波清洗和静电过滤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97455.5 | 申请日: | 200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2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金斗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斗哲 |
主分类号: | C10G31/00 | 分类号: | C10G31/00;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敬 |
地址: | 300384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燃料油 超声波 清洗 静电 过滤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油的净化设备。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燃料油的超声波清洗和静电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对炼油厂的渣油,食用油脂厂的下脚料油以及动力设备的废机油等废油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循环经济,需要对废油进行净化处理。
目前的废油的清洗和过滤,采用酸碱清洗过滤器,它包括清洗设备和过滤设备。采用这种过滤器进行废油的清洗和过滤,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两个阶段进行净油;即第一阶段利用酸碱反应析出杂质;第二阶段通过过滤排除杂质和水分。
采用酸碱清洗过滤器进行废油的净化,可以将废油内含有的杂质和水分排出,但是,存在以下弊病:
1,酸碱添加剂对机械和动力设备有腐蚀作用。
2,净化后的油,性能指标下降,尤其是燃烧值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燃料油的超声波清洗和静电过滤设备。它可以将废油进行净化,保证净化后的油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并没有三废排放,不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渍洗槽,真空反应罐,铜网过滤器A,油泵,铜网过滤器B,铜网过滤器C,静电净油器,并依次以管道连接,在各部件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其中,渍洗槽为油槽,渍洗槽内设有超声波发生器;真空反应罐为两个底部连通的,带有搅拌器的真空罐,其上部分别设有废油进口和添加剂进口,底部设有出油口;静电净油器包括罐体和罐体内设有的多个电极板,其上部设有净油出口,下部设有进油口,底部为锥形,锥形的尖部设有排污口。
静电净油器的净油出口可以以管道与渍洗槽或真空反应罐的废油进口连接,进行循环清洗和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铜网过滤器A的滤网可以是150目的铜网。
本实用新型的铜网过滤器B和铜网过滤器C的滤网可以是200目的铜网。
本实用新型的油泵可以采用齿轮泵。
本实用新型的运作原理及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废油进行净化。
首先,废油进入渍洗槽,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进行清洗后,通过废油进口进入真空反应罐,中性型添加剂通过添加剂进口进入真空反应罐,在真空反应罐中废油与中性添加剂混合搅拌,进行反应,形成含有杂质颗粒的悬浮油。
开启真空反应罐的出油口阀门,启动油泵,在油泵的动力下,真空反应罐中的含有杂质颗粒的悬浮状废油经过铜网过滤器A,除掉大直径的杂质颗粒后,经过油泵后,顺序进入铜网过滤器B和铜网过滤器C,基本可以去除杂质颗粒。
经过铜网过滤器B和铜网过滤器C的废油进入静电净油器,在静电净油器中,由于电极产生的静电,使得废油中的水分及微小的颗粒被清除,并进行脱色,成为净油从静电净油器上部排出。
本实用新型不使用酸碱溶液,对机械和动力机构没有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渍洗槽产生的超声波首先对废油进行清洗,使杂质析出。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反应罐中进行的氧化反应使得0.05mm的杂质颗粒在促进氧化后,提前得到清除,克服了目前废油过滤净化不能排除0.05mm杂质颗粒的弊病。
本实用新型的静电净油器设有的多个电极板使得净化完全,净化后的清除水分指标可以达到3000PPM。
本实用新型铜网过滤器A、铜网过滤器B、铜网过滤器C以及静电净油器的下部排污口排出的沉淀油渣可以二次使用,再生为无毒复合材料肥料的添加剂来饲养花草,没有三废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功能燃料油的超声波清洗和静电过滤设备。它可以将废油进行净化,保证净化后的油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并对环境没有排放,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总体示意图。
其中:1-真空反应罐,2-铜网过滤器A,3-油泵,4-铜网过滤器B,5-铜网过滤器C,6-静电净油器,7-阀门,8-废油进口,9-添加剂进口,10-排污口,11-管道,12-搅拌器,13-净油出口,14-出油口,15-进油口,16-渍洗槽,17-超声波发生器,18-电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使用本实用新型将清油净化成为柴油的流程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斗哲,未经金斗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74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