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式中空纤维膜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5485.2 | 申请日: | 200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03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海;李大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森诺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2 | 分类号: | B01D6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384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纤维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水或者液体介质的过滤或者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顾实现内压操作模式和外压操作模式的柱状中空纤维膜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中空纤维膜已经广泛用于对液体介质的过滤或者净化处理。使用中空纤维膜作为过滤材料的器件主要构造包括外壳与中空纤维束,中空纤维束两端被固定。容器中的原水在一定压力作用下,透过中空纤维膜的微孔渗透而成为净水。使用中,原水中的悬浮微粒不断集中于中空纤维表面,造成效率降低,因此,需要对膜组件进行清洗处理。
目前,用于内压操作模式与外压操作模式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存在料液分布不均,透过液排放有阻力并存在死角,进行反冲洗操作时反洗液对膜的冲击较大等问题,从而造成膜的使用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柱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以实现透过液排放流畅,料液分布均匀,反冲洗效率高,过滤性能稳定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柱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束和外壳,外壳由罗筒与两端的封头通过快装弓形卡环连接构成,两端的封头为中空结构,其上设有两个出入口,顶端中央的出入口内安装连接管,两端的连接管内跨装一个中心管,中心管两端靠近封头处各套装一个纤维束分布器,中空纤维束两端固定安装在纤维束分布器内,中心管位于两个纤维束分布器之间的整个周壁上设置有透过液排出孔。
纤维束分布器由放射状分布板和其中间部位的中心连接孔构成,中心管置于中心连接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透过液排放流畅,反冲洗效率高,提高了膜的运行与清洗效率,减少了反洗液对膜的冲击,延长膜的使用寿命。该组件适用于死端过滤模式与错流过滤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中空纤维膜组件总体结构图,
图2是封头的端面侧视图,
图3是分布器的端面侧视图,
图4是中心管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柱状中空纤维膜组件,包括中空纤维束1、带中心连接孔的纤维束分布器2、多孔中心管3、以及塑料外壳4。塑料外壳由罗筒5与两端的封头6通过O-密封圈采用快装弓形卡环7连在一起锁紧构成,两端的封头6为中空结构,其上设有两个出入口9和10,顶端中央的出入口9内安装连接管8,两端的连接管内跨装多孔中心管3。纤维束分布器2置于多孔中心管3的两端,将中心管定位。中空纤维束放置在纤维束分布器2内,膜组件两端纤维与分布器2粘结并固定在塑料外壳两端。
图2所示,封头内有适当的循环混合空间,包括两个出入口9和10,顶端的出入口9与多孔中心管2通过连接管8连接。
图3所示,纤维束分布器由放射状分布板11构成,分布板数量为4至16片,其中间的连接孔用于插接多孔中心管及封头的连接管。
图4所示,中心管上有众多分布均匀的孔12构成。孔的直径为0.5-10mm,孔隙率大于50%。
工作过程:
内压式操作模式:料液由膜组件一端封头侧口10经封头腔内均匀流入中空纤维内腔,经中空纤维膜过滤后,透过液经集液多孔中心管均匀汇集,从封头中央透过液出口9流出。
外压式操作模式:料液由膜组件封头中央进口9经中心管3均匀流入,经中空纤维膜过滤后,透过液进入中空纤维内腔流出,并在封头腔内汇集,从封头侧出口10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森诺过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森诺过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54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LED显示屏的显示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绝缘介质寿命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