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省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4799.0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8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许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进华 |
主分类号: | F22D1/16 | 分类号: | F22D1/16 |
代理公司: | 延边科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国荣 |
地址: | 133000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省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省煤器,特别是锅炉省煤器。
背景技术
锅炉省煤器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热量加热给水,以降低排烟温度。应用省煤器可以提高热效率。
省煤器有铸铁式省煤器和钢管式省煤器两种。目前使用的钢管式省煤器是由并联蛇形管和集箱构成,其管子是水平或竖直布置的。而且,通常是在管程内流动介质,壳程内流动烟气,适用于大型锅炉。这种结构的省煤器不适用于小型锅炉,因此,很少有小型锅炉使用钢管式省煤器。而在我国,小型锅炉的使用率相当高,但小型锅炉普遍存在热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热交换效率高、安装方便、易于清洗、使用寿命长的锅炉省煤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锅炉省煤器包括带有上盖和底座的本体,所述本体内分别设有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盖和上隔板之间构成上烟道,所述下隔板和底座之间构成下烟道;所述上、下隔板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其上端穿过上隔板与所述上烟道贯通,其下端穿过下隔板与所述下烟道贯通的烟气管道;所述上烟道的一侧壁上部设有进烟口,所述下烟道上、与所述进烟口相对的一侧壁上设有排烟口;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本体的一侧上端设有出水口,其另一侧下端设有进水口。
所述上隔板的中部垂直设有将所述上烟道分隔成进烟道和排烟道的夹板;设置在所述上、下隔板之间的至少两个烟气管道,其上端穿过上隔板分别与进烟道和排烟道贯通,其下端穿过下隔板与下烟道贯通;所述进烟口设置于所述进烟道的外侧壁上,所述排烟口设置于所述排烟道的外侧壁上。
所述上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本体上。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排灰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烟气管道并列设置、且分别穿过上隔板和下隔板的结构,从而克服了以往蛇形管道焊接口多,结构复杂、体积大、工艺复杂、浪费原材料、易于损坏、安装不方便、不易清扫等缺陷,而且一改以往管程内流动介质,管壳内流动烟气的方式,让管程内流动烟气,管壳内流动介质,从而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节约原材料、安装简单、易于清洗、热交换效率高等有益效果,特别适合小型锅炉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锅炉省煤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锅炉省煤器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和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B-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省煤器包括带有上盖1和底座7的本体12,所述本体12内分别设有上隔板13和下隔板6,所述上盖1和上隔板13之间构成上烟道18,所述下隔板6和底座7之间构成下烟道10;所述上、下隔板13、6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其上端穿过上隔板13与所述上烟道18贯通,其下端穿过下隔板6与所述下烟道10贯通的烟气管道5;所述上烟道18的一侧壁上部设有进烟口15,所述下烟道10上、与所述进烟口15相对的一侧壁上设有排烟口3;所述上隔板13和下隔板6之间本体的一侧上端设有出水口4,其另一侧下端设有进水口11。
为了便于拆卸,所述上盖1通过螺钉17固定在本体12上。为了便于清除管道5内的灰垢,所述底座7的底部设有排灰口8。为了支撑本体12,本体12底面设有支架9。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锅炉尾部烟气通过进烟口15进入上烟道18,烟气通过与上烟道18和下烟道10贯通的多个烟气管道5流入到下烟道10,并通过设置在下烟道一侧,与进烟口15相对的排烟气口3流出。而水介质则通过设置在本体一侧下部上的进水口11进入由上隔板13、下隔板6和设置在上隔板13和下隔板6之间的多个烟气管道5构成的联箱内,绕过烟气管道5,通过设置在本体另一侧上部,即联箱一侧上部的出水口4排出。
排除烟气管道5内的灰尘时,打开上盖1,清除管道5内灰尘,并通过本体底部的排灰口8排出。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进华,未经许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47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