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小型轴承套圈热处理淬火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3058.0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38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关力;龚建勋;陈国志;陈惠琴;陈卉珍;刘宏宇;梁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40 | 分类号: | C21D9/40;C21D1/63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39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小型 轴承 热处理 淬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小型轴承套圈热处理淬火机。主要适用于尺寸中小型(ф100~ф200)轴承套圈。
背景技术
在轴承行业中,热处理主要是对轴承套圈进行热处理工艺方法制造,以得到高强度、高硬度、耐疲劳强度、尺寸稳定及抗磨损的工作面,以适应其工作条件。为此套圈要进入高温加热炉进行加热——热处理的工艺加工。以往是操作工把车好的套圈均匀地放入加热炉内,工件在炉内加热到淬火温度并在该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如图1所示,用特制的铁钩4将套圈1从炉膛中钩出,然后迅速将套圈3放入30℃-80℃的油槽1中的油面2以下用手窜动。为保证硬度均匀,窜动频率要足够,为减少畸变,窜动套圈过冷到油温为止。因用力太猛,套圈碰撞等人为原因套圈在热处理的加热、冷却过程中,由于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的作用,使热处理后零件产生不同残留应力,可能引起变形,返工后的产品易出现缩小,从而造成产品废品。热处理变形给后续工序,特别是机械加工增加很多困难,影响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成本。实践证明对圆锥及轻系列套圈手捞冷却变形率很高以至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及废品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的中小型轴承套圈热处理淬火机,使其确保产品尺寸的稳定性,使产品因变形所造成的废品率大幅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包括油槽,在油槽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电机,在油槽内平行设置有辊轴,辊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座设置在油槽的底部,每根辊轴的一端设置齿轮,其中一根辊轴设置一链轮,链轮通过链条和电机的输出轮连接;每两个辊轴为一组相对设置,其端部的齿轮通过一过渡齿轮啮合,两组辊轴之间相邻的两根辊轴端部的齿轮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电机带动链轮通过链条传动,齿轮啮合带动辊轴旋转淬火的一种自动冷却方法。零件尺寸的合理性主要受淬透性和热处理变形两方面控制,钢的淬透性对钢件淬火后的组织性能有重大影响,为了使零件组织性能均一并稳定,一般都要求零件淬火时完全淬透。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啮合使棍轴旋转,调整两辊轴的间距,以使淬火套圈位于两辊轴外径的夹角约90°-100°之处,并能平稳地向辊轴的反方向旋转,实现套圈在油中旋转冷却。套圈在淬火机的辊轴上旋转冷却使套圈整个截面上的力学性能均匀一致。确保轴承套圈的尺寸稳定性,这样既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能耗,减少了套圈变形造成的废品相应地减少了机械加工的困难,也降低了废品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对中小型轴承套圈热进行淬火时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槽,2、油面,3、套圈,4、铁钩,5、油槽,6、油面,7、套圈,8、辊轴,9、轴承座,10.1、齿轮,10.2、过渡齿轮,11、链条,12、链轮,13,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油槽5,在油槽5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电机13,在油槽5内平行设置有辊轴8,辊轴8的两端通过轴承座9设置在油槽5的底部,每根辊轴8的一端设置齿轮10.1,其中一根辊轴设置有一链轮12,链轮12通过链条11和电机13的输出轮连接。每两个辊轴为一组相对设置,其端部的齿轮10.1通过一过渡齿轮10.2啮合,两组辊轴之间相邻的两根辊轴端部的齿轮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30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