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镦短粗圆柱/锥滚子的凹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3057.6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48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初;李宏萍;吴江莉;丁继春;吕军庆;施勇;冯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K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39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粗 圆柱 滚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滚子冷镦模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冷镦短粗圆柱/锥滚子的凹模。
背景技术
滚子作为轴承的四大件之一,在轴承中起着承载负荷的作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如振动,噪音,旋转灵活性等)。目前,滚子毛坯的加工主要采用自动冷镦机加工成型,滚子凹模作为冷镦滚子毛坯的主要加工部件,其质量的优劣影响着滚子的加工成本,生产进度以及滚子的质量。公知的短粗圆柱/锥滚子凹模多采用七体模具结构。此种模具结构对于长度较长的滚子来说,使用寿命是非常好的。但对于长度较短的滚子来说,由于此模具结构从倒角处分型,圆锥部分的型腔(双层套)长度较短,与外套配合时接触面较短,在使用中,由于推出力的作用,双层套容易外窜,造成上下两部分型腔产生分离,冲压滚子时造成夹渣(毛刺)最终导致滚子毛坯产生垫伤而报废,从而导致模具早期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冷镦短粗圆柱/锥滚子的凹模。解决凹模双层套外窜及滚子垫伤的问题,有效提高短粗滚子凹模的使用寿命。
本使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是在现有主要由外套、底座、底座芯子、工作套及过渡套构成的滚子冷镦凹模的结构基础上,在工作套的内锥大端部位设有台阶孔,在底座的小端面设有凸台阶,且底座上的凸台阶位于工作套的台阶孔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增长定位面来防止双层套外窜。即将双层套内的工作套从内锥大端加工一个台阶孔,底座小端面也加工一个台阶,装配时让底座上的小台阶装入工作套的台阶内孔中,这样既增加了双层套与外套配合时的接触面,又保证了模具型腔深度及装配总高。有效防止了双层套外窜、上下型腔产生分离、冲压滚子时造成夹渣导致滚子毛坯产生垫伤等,避免模具早期失效。提高了短粗滚子凹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套与底座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2.螺垫,3.底座,4.底座芯子,5.工作套,6.过渡套,7.台阶孔,8.凸台阶,9.斜面,10更换塞。
具有实施方案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如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外套1内套装有底座3、底座芯子4、工作套5及过渡套6,底座壳体3位于外套1内的下部,其与外套1之间连接有螺垫2用于固紧模具和承载冲击力,底座芯子4压入底座3内,工作套5位于底座3的上端部,在工作套5外套有过渡套6形成双层套结构。在双层套的内套即工作套5上从内锥大端加工一个台阶孔7,底座的小端面也加工一个凸台阶8,装配时让底座上的凸台阶8位于工作套5的的台阶孔7中。工作套5与过渡套6过盈配合形成双层套,双层套、底座与外套过盈配合,再旋紧螺垫形成组合凹模。
工作套外锥面、过渡套内外锥面、外套内锥面的园度、直线度必须小于等于0.005,角度公差±30″以保证各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
如图2所示:在工作套5上距台阶孔5-6mm处设有斜面9,主要是减少工作套5底面与底座3上端面的接触面积,增加工作套4和底座3配合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30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位置编码酒令娱乐装置
- 下一篇:加强型双壁波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