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容量隐极套片式同步发电机转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2093.0 | 申请日: | 2007-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35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宣东;田国群;李银;徐宏荣;姚红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6 | 分类号: | H02K1/26;H02K1/32;H02K9/0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晓萍 |
地址: | 473008河南省南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量 隐极套片式 同步 发电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电设备汽轮发电机技术领域,是一种大容量隐极套片式同步发电机转子。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中,采用的转子通常分为凸极和隐极两种,凸极结构采用集中式绕组,内部线圈集中,散热效果不好。同时,主要靠表面弧形保证发电的波形,不易达到理想状态,而且防护等级低,最高只能达到IP44级。因而,目前隐极结构、分布试绕组得到普遍重视和逐步推广。但是,该结构配套的转子轴一般采用整体锻件切削开槽的方式制作。由于转子为细长结构,因而生产加工周期长,工序多、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而且材料利用率低。为了提高转子的散热性能,通常是在转子转轴的表面加工散热沟,转轴内部热量的排散仅靠传导方式传至转子表面,因此,散热性能达不到理想要求,从而影响了转子的正常工作和发电机产品的质量。另外,发电机冷却风扇采用套式线圈支架安装在转轴上,因安装结构所限,扇叶引风半径小,导致冷却风量不足,不能满足冷却需要,而将扇叶加大,又会使扇叶在运行时刚性不足,容易损坏。
其次,现有技术的转子通常采用单阻尼,阻尼效果不好,在使用外界线网供电励磁时,由于电压、电容波动大而容易发生干扰。特别是出现非正常运行状态时,发电机不能迅速恢复系统的稳定,影响本机的生产供电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通风散热好、阻尼效果好的隐极套片式同步发电机转子。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转子的铁芯采用分组套片式结构,是由多个转子冲片分组叠夹套装在转子转轴上,并通过两端设置的端压板及螺杆压紧,每组转子冲片之间设有带径向通风道的齿压板,转子转轴上开有轴向通风槽,该槽与齿压板上的通风道连通,转子线圈端部设有带线圈支架的转子中心环,并套装有带通风孔的转子护环。
所述转子铁芯上设有两条阻尼回路,一条由转子大齿上的阻尼条与端压板连接构成,另一条由转子护环与槽楔连接构成。
所述转子中心环的线圈支架上布设有多个通风孔,该通风孔与转子转轴的轴向通风槽相连通。
所述转子中心环上装有冷却风扇。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发电机转子,采用分组套片式结构,并在套片组之间及转子端部增设了冷却通道,不仅大大改善了转子的通风散热条件,使转子内各部构件都能得到有效的冷却,而且能够避免线圈绝缘层以及其它构件的毁损。另外,在转子轴上设置了两条阻尼回路,可保证发电机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并能提高产电质量及发电机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图3,本发明的大容量隐极套片式同步发电机转子采用分组套片式结构,该结构是由多个转子冲片3分组叠夹套装在转子转轴1上,各组冲片3之间均夹装有带多个径向通风道的齿压板11,构成套片式转子铁芯,铁芯由端压板6及螺杆7压紧。转子转轴1上开有轴向通风槽12,并与齿压板11上的通风道连通,在发电机运行过程中,冷却气体由通风槽12两端进入,经齿压板11的通风道流入气隙,并由定子的径向回风道回至冷却器中。可使转子线圈2及转子冲片3收到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在转子中心环8上带有线圈支架9,将转子线圈2端部固地夹持在线圈支架9与护环4之间,一方面用于保护转子线圈2不致损坏,另一方面可增强转子运转的平稳性。转子端部是热量较为集中的部位,因此在转子护环4和中心环8的线圈支架9上均布设有多个通风孔4a、10,并与转子转轴1的轴向通风槽12相连通,可使进风区的冷却气体首先通过转轴1的轴向通风槽12及齿压板11的径向通风孔对转子端部进行冷却。在转子上设置有两条阻尼回路,其中一条由穿装在转子大齿上的阻尼条13与转子端压板6构成,另一条由转子护环4与槽楔紧配连接构成。这样,在发电系统短暂的跳动时,能够靠转子自身的阻抗作用降低波动影响并使发电机运行迅速恢复正常。另外,为了减小冷却风扇5运转过程中的轴向振动,冷却风扇5直接安装在转子中心环8上,使结构更加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阳防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20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旗帜防缠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植磁钢的永磁同步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