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子治疗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1401.8 | 申请日: | 200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84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邢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静美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0 | 分类号: | A61N1/3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01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离子治疗仪。
背景技术
人的健康最重要。为何会得病呢?究其原因是因为环境的污染、紫外线、电磁波、静电等正离子即带有正电荷的电子的污染。随着这些属于正离子的增多,人的身体就会严重的酸性、氧化。酸性、氧化加重之后,象铁锈一样的活性氧就会增多,会在人体内增加。特别是乳酸。身体无力是乳酸,免疫力低下也是乳酸,引起疾病还是乳酸,也就是说,氧化物质即正离子在体内增加正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其在体内的增加导致细胞功能衰退与细胞的老化,以至于细胞最终死亡,体内细胞数就会大量减少。这也就是所说的老化现象。
近几年中,离子治疗在国内外呈上升趋势,这是国为它对某些疾病乃至亚健康人群具有明显疗效。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负离子疗法的仪器存在有功能单一、治疗方法不便,浓度较低,容易扩散等缺点,而且释放出的电子不一定对人体有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场不扩散,有三个电压挡位输出的电场能量的离子治疗仪。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离子治疗仪,它包括电源,保险装置I,保险装置II,电源转换装置,控制系统电源,键盘,MCU控制系统,LED显示屏,语音系统,端口转换,驱动电路,离子转换电路,离子电极板,中频电场,高压处理电路,限流系统及电压转换电路和效应器转换装置,电源通过电源转换装置输入到驱动电路和MCU控制系统,键盘连接到MCU控制系统,MCU控制系统输出到语音系统,MCU控制系统通过译码电路后输入到LED显示屏,MCU控制系统还通过端口转换输入到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输出端连接中频电路,中频电路输出连接到效应转换器上,效应转换器输出连接到中频电场;驱动电路输出端连接高压处理电路,高压处理电路输出端连接到限流电压转换电路,限流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到离子转换电路,离子转换电路输出到离子电极板;驱动电路还输出到LED显示器。
上述的离子治疗仪,较好的方案是所述的MCU控制系统是嵌入式MCU控制系统。
上述的离子治疗仪,另一较好的方案是所述的高压处理电路采用漏感式松藕合变压器。
上述的离子治疗仪,优选的方案是在电源转换装置和驱动电路间还装有保险装置II。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输出功能多样化:
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模拟自然界的负离子效应,而且有高压电位疗法的三个电压挡位输出的电场能量。可根据不同的患者辩证的治疗。
2)治疗过程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含有自动模式(电处方)功能,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自动切换所需治疗强度,并且可以自动切换电场能量及负离子浓度,以避免患者在使用中产生依赖性。
3)负离子能更稳定的导入人体:
本实用新型的极板采用双极板人性化的设计,大的电极板释放出负电子,另一张小的电极板起着让电子引入体内的作用,这是用两张极板夹住手,向体内摄取还原电子的方法。大的离子导子极板发生还原电子。另一张对极板不产生电子,起着吸引离子导子极板产生的还原电子的作用。因为两张极板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组成了一种还原电子最易进入人体的形式。
离子导子极板放出很多电子。反方向有对极板,将电子吸引至这边。对极板吸引电子,使它进入体内。为什么贴在手上,是因为身体中流着血液。手在身体当中活动最多,血流通最好。从那儿供给还原电子的话,电子由皮肤进入血管,也就被摄入全身了。从离子导子极板供给电子后,从皮肤表面进入皮内、血管。电子进入血管中后,血液中的氢离子变成氢原子。在图里面的的血管的下方有很多氢离子和氧化型的营养成份,是正的集中团体。这些都变成了在摄取还原电子的入口附近,就是图的上方的氢原子,还原型维生素、还原型营养成份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MCU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路及各模块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静美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静美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14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