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气相色谱仪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90998.4 | 申请日: | 200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39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渠康;王丽伟;李群;李玉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0/26 | 分类号: | G01N30/26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50004***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色谱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相色谱仪,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的气相色谱仪装置。
背景技术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检测分析设备,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痕量分析,仪器工作时需要氮气作为载气、氢气作为燃烧气体、空气作为助燃气体,以往气相色谱仪多数固定在实验室内使用,实验室中的气相色谱仪2一般使用三个分别装有氢气、氮气以及高压空气的高压气瓶作为气源,见图1所示,三个气瓶分别通过气管与气相色谱仪2连接。近年来,随着突发性事件防范、处理的需要,出现了各类应急实验室(移动实验车),环保、水利、卫生防疫等部门为应对现场监测需要,将气相色谱仪安装在移动实验车上带到事件现场开展检测。对于车载气相色谱仪来说,目前,配置在移动实验车上的气相色谱仪仍使用小容量高压钢瓶供气,存在安装繁琐,携带不方便的缺点,小体积钢瓶储气量有限,需要经常更换,另外车辆颠簸,携带气瓶比较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方便的车载气相色谱仪装置。
一种车载气相色谱仪装置,包括气相色谱仪和对气相色谱仪供气的供气装置,其中:所述供气装置采用氮、氢、空三气一体机,供气装置通过减震平台安装在移动实验车底板上。
所述的车载气相色谱仪装置,其中:所述减震平台上设置有调平装置。
所述的车载气相色谱仪装置,其中:所述减震平台由安装面以及安装面下面均匀布置的减震弹簧构成,减震平台的四角与下部的移动实验车底板之间安装有四根用于调节水平的下压螺栓。
所述的车载气相色谱仪装置,其中:所述减震平台上还设置有测平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达到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气相色谱仪装置,包括气相色谱仪和对气相色谱仪供气的供气装置,供气装置采用氮、氢、空三气一体机,通过电解纯水产生高纯氢气、应用膜分离技术获得高纯氮气,同时内部安装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只需定时添加蒸馏水便可长时间连续供气,设备体积较小,安装方便;另外,供气装置通过减震平台安装在移动实验车的底板上,在车辆行驶颠簸或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比目前的车载供气气瓶更为安全方便,减少了安全隐患;减震平台上还设置有调平装置、测平装置,在装载车辆停靠后开始测试工作时,可将供气装置调平供气,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高压瓶供气装置与气相色谱仪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气装置与气相色谱仪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供气装置在移动实验车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供气装置设置在减震平台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车载气相色谱仪装置,包括气相色谱仪和对气相色谱仪供气的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采用氮、氢、空三气一体机,见图3所示,氮、氢、空三气一体机1与气相色谱仪2通过气管连接,为气相色谱仪2提供氢气、氮气以及压缩空气,其中,氮、氢、空三气一体机1通过电解纯水产生高纯氢气、应用膜分离技术获得高纯氮气,同时内部安装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只需定时添加蒸馏水便可实现长时间连续供气。
图3所示为供气装置在移动实验车上的安装示意图,氮、氢、空三气一体机1通过减震平台3安装在移动实验车的底板上;三气一体机1设置在减震平台3上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减震平台3是由安装面4以及安装面下面均匀布置的减震弹簧5构成,三气一体机1竖向固定在安装面4的上面;安装面4的四角与下部的移动实验车底板10之间安装有四根下压螺栓6,通过调节四角下压螺栓6的长度,来将安装面4调平,使设置在安装面4上面的三气一体机1水平,以便其稳定工作。
另外,减震平台3上还设置有测平装置7,本实施例中的测平装置7是设置在减震平台的安装面4上;本实施例中的测平装置7为一装有部分液体的密封透明容器,容器液面处的外壁上标有水平线,调节安装面4四角的下压螺栓6,当测平装置7容器内的液体水平面与容器外壁上的水平线重合时,安装面4即为水平,然后就可以启动三气一体机1为气相色谱仪2供气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未经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90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川泡菜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预制桩下节桩拔除中的套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