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数码锁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9234.3 | 申请日: | 200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2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光 |
主分类号: | E05B37/22 | 分类号: | E05B3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687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数码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数码锁。
二.背景技术:
在当今市场与历史留下的各种锁具,多不胜数,大多数总是省不开钥匙,携带非常之不便并且容易打开,特别是对于人们日常使用的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由于丢失钥匙或断钥匙而无法打开锁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防盗效果好且能够调整密码的新型数码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数码锁,含有锁体、锁柄,其中,所述锁体中至少安装有一组弹簧、弹子和数码轮,所述数码轮内腔中套装有密码轮,密码轮内腔中套装有转轴,所述数码轮和密码轮之间设置有相互交合的拨齿和拨槽,拨齿和拨槽的数量和数码轮上的数字数或字母数相匹配,所述密码轮上设置有开锁孔,该开锁孔的位置和弹子的位置相匹配,弹子和弹簧的一端相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一个推板连接,该推板与安装在锁体上的转动轴的支板相接触,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卡柱,该卡柱和锁柄上的锁眼相匹配,并且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扭簧,使所述支板和所述推板处于常接触状态。
所述的所有密码轮的端壁依次相接触,并且最外面的密码轮的外端伸出锁体,最里面的密码轮的里端和锁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所有密码轮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挡环,所述开锁孔位于所述挡环里侧的密码轮表面上,并且从所述开锁孔沿轴向设置有一个凹槽,该凹槽的深度和宽度与开锁孔的深度和宽度相匹配。
所述锁体中安装有两组弹簧、弹子和数码轮;或者,所述锁体中安装有三组弹簧、弹子和数码轮;或者,所述锁体中安装有四组弹簧、弹子和数码轮。
所述数码轮上有十个数字或十个字母,所述拨齿和拨槽的数量和数码轮上的数字数相匹配;所述转动轴的扭簧的弹性系数小于弹子的弹簧的弹性系数。
所述锁体和锁柄为挂锁式结构;或者,所述锁体和锁柄为插拔式结构,或者,所述锁体和锁柄为门锁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颖,其所有弹簧一端与弹子接触,另一端均与推板连接,而推板和支板相接触,从而使转动轴转动,进行关锁和开锁,这样使所有的弹簧同步伸缩,避免个别弹簧卡住,无法打开锁的现象发生。
2、本实用新型能够调整密码,当一个密码使用时间过长或有泄密的情况时,可以根据需要所以调整,相当于换了一个新锁,因此防盗或保密性能好,使用十分安全。
3、本实用新型使用范围广,主要适用于自行车锁、摩托车、门锁、挂锁等形式,易于推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数码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新型数码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中,新型数码锁的数码轮14内腔中套装有密码轮12,密码轮12内腔中套装有转轴11,数码轮14和密码轮12之间设置有相互交合的拨齿和拨槽,拨齿和拨槽的数量和数码轮14上的数字数相匹配(数字数为10个),密码轮12上设置有开锁孔,该开锁孔的位置和弹子8的位置相匹配,弹子8和弹簧7的一端相接触,弹簧7的另一端与一个推板6连接,该推板6与安装在锁体1上的转动轴3的支板5相接触,转动轴3上安装有卡柱4,该卡柱4和锁柄9上的锁眼相匹配,并且转动轴3上安装有扭簧2,使支板5和推板6处于常接触状态。
所有密码轮12的端壁依次相接触,并且最外面的密码轮12的外端伸出锁体1,最里面的密码轮12的里端和锁体1之间设置有弹簧10,所有密码轮12外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挡环13,开锁孔位于挡环13里侧的密码轮12表面上,并且从开锁孔沿轴向设置有一个凹槽,该凹槽的深度和宽度与开锁孔的深度和宽度相匹配。
本实施例的锁体1中安装有三组弹簧、弹子和数码轮(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两组、四组或四组以上),并且锁体1和锁柄9为挂锁式结构。
使用时,转动数码轮14,由于拨齿和拨槽的作用,密码轮12随之转动,转到合适位置时,弹子8摄入到开锁孔中,再转动另一个数码轮14,直到所有的弹子9均进入开锁孔中,这时,转动轴3在扭簧的作用下,支板5推动推板6移动,卡柱4从锁柄9的锁定中脱出,锁柄9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光,未经朱晓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92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扳手钻夹头
- 下一篇:汽车节能保护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