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过滤效率和泄漏性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87417.1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07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程钧;刘宏斌;竺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2B27/00 | 分类号: | A62B27/00;G01N1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81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颗粒 呼吸器 效率 泄漏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过滤效率和泄漏性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是个人呼吸防护用品,国内通常称之为防尘口罩,过滤效率和泄漏性是评价防尘口罩性能的首选参数。目前国内采用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研制生产的WA-1型防尘口罩阻尘效率检测装置来检测防尘口罩的过滤效率和漏泄率。该装置按照“粉尘法”原理,采用医用滑石粉作为试验介质,在一定的粉尘浓度和一定的抽气流量条件下,采集口罩前后的粉尘样品,经高精度天平称量,计算出口罩的阻尘效率。漏泄率则为防尘口罩封边和不封边时的两种阻尘效率之差。WA-1型防尘口罩阻尘效率检测装置检测产品的阻尘效率虽可达到95%、99%甚至99.9%,但实际阻隔呼吸性粉尘的效率大大低于国外的方法,且无法预测,而且由于粉尘粒度过大,检验装置内部粉尘的均匀度和相关性很难控制,加上采集样品须经人工去称量,造成一定的人为误差。虽然许多国内企业的产品经该装置检测合格,但送到欧美认证就不能合格。
中国国家标准《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 2626第三版)的修订结合我国技术条件的现状与发展,综合参考采用了目前国际有关标准的技术要求与方法,实施了新的检测标准,老标准规定的阻尘效率和泄漏性检测方法已废止。
北京清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核研院共同研制开发了KZNJ-1高效口罩效率检测装置,目前能够进行NaCL气溶胶初始过滤效率检测,主要技术参数符合GB 2626国家标准关于NaCL颗粒物过滤效率检测要求,但其还没有进行过加载测试,也不能进行DOP等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和泄漏性检测。国内有生产企业为产品出口需要,购买了美国TSI公司生产的8130型自动滤料测试设备对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进行监测。一些国内检测实验室也购置了8130进行NaCL和DOP过滤效率检测,但其无法进行泄漏性检测。
国内有针对防毒面具泄漏性的检测装置,采用30号或22号透平油,发生气量为30~60L/min,用油雾浊度计检测受试者面具内外的气溶胶浓度。测试时,油雾室的油雾浓度在1000~2500mg/m3范围内。
国外厂家和检测机构通常使用美国TSI公司生产的8130型自动滤料过滤效率测试设备进行过滤效率检测,欧洲的一些厂家和检测机构使用欧洲设备,如SFP Services Ltd生产的检测设备。欧美等国对防颗粒物呼吸器过滤效率的检测原理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测试仪器和控制系统有些差异,但它们的核心技术内容大致相同,即用NaCL气溶胶检测非油性颗粒物滤料,用DOP或石蜡油气溶胶检测油性颗粒物滤料,采用85~95L/min的大流量,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粒径为0.3μm左右,只是发生系统、颗粒物检测器和控制系统有些差异。欧洲设备主要采用氢焰光度计检测NaCL颗粒物浓度,采用光散射光度计检测石蜡油颗粒物浓度,而石蜡油气溶胶需要加热产生。美国如TSI公司设备采用激光光度计检测NaCL颗粒物和DOP等油性颗料物浓度,DOP气溶胶不需加热产生。欧美进行的泄漏性检测是在实验室或现场,用真人检测各种口罩对不同脸型的适合性,检测存在的泄漏量。实践证明,这样的检测装置能够测试产品在实际使用时达到确定的防护水平,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产品对人佩带的适合性。空气动力学粒径为0.3μm的颗粒物对各种滤料最容易穿透,如果对该粒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能控制在某个水平,例如95%,那么在现场遇到的任何粒径的粉尘,其实际过滤效率就可以保证至少高于95%。采用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粒径为0.3μm的检测设备能保证合格品的实际过滤效率比实验室控制的最低效率高,且具有确定的防护水平,使安全性得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当前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过滤效率和泄漏性检测装置存在的不足,并根据GB 2626-2006标准对过滤效率及泄漏性检测设备的要求,提供一套可完全满足标准对过滤效率和泄漏性检测要求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按照GB 2626-2006标准规定的过滤效率和泄漏性检测要求设计搭建了一套检测台,将相关检测仪器安装在检测台内,通过关闭或打开相关控制阀来实现不同的颗粒物检测,并设计开发一套测试软件对光度计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按标准要求进行相关结果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未经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874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